從傳說中的海怪到巨大的海蛇,這些可怕的深海怪物,一直困擾著水手們,F在,海洋生物學家稱海怪實際上可能確實存在。
科學家們仍在尋找水下生活的新物種,發現“海洋怪獸”是可能存在的。
古生物學家戴倫(Darren )博士說:“數量龐大的‘海怪’目擊記錄顯示,這并不是已知動物的惡作劇。”一些科學家認為現在的“怪物”可能是蛇頸龍,長頸海洋爬行動物。“至少會有一部分生命力強的存活下來,一些受過訓練的生物學家或遇到過有些描述過的未知動物。”
科學家稱還怪可能就潛伏在海洋中
1905年報道過這樣一個例子,動物學家埃德蒙·米德沃爾(Edmund Meade-Waldo)和邁克爾(Michael Nicoll)在巴西海岸遇到過奇怪的“海蛇”。
而在1848年8月,代達羅斯船員在南大西洋圣赫勒拿附近看到一個長約60英尺的海洋生物。當時倫敦的生物學家稱它有可能是象海豹,甚至可以將獨木舟擊翻。
奈什(Naish)博士在倫敦動物學會議上說:“各種新的大型海洋生物近年來都被發現,新的鯨魚和鯊魚物種都被命名,而這些等待被發現的新物種是有可能存在的,最起碼是可信的。”
尼斯湖水怪假象圖
也有人說現在發現的成為怪物的可能是蛇頸龍,長頸海洋爬行生物,生活在恐龍時期。
圣安德魯斯大學(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帕克斯頓(Paxton)博士駁回了這一說法,他認為:“如果史前動物今天還活著那就意味著之前人類對于化石記錄的理解有著嚴重的錯誤。神秘動物學研究所(Cryptozoology )或在尋找這些未知動物的存在,包括尼斯湖水怪和雪人。
日本捕獲海怪之謎:是史前蛇頸龍么?
從“尼斯湖水怪”到日前的“溫德米爾湖水怪”,關于它們的新聞總是層出不窮,盡管很多科學家認為并不存在所謂的“水怪”,但實際上早在1977年時日本的遠洋號漁船“瑞洋丸”號就曾經捕獲了一只疑似海怪的尸體。據臺灣媒體報道,在1977年的4月25日,這一天日本漁船“瑞洋丸”號在紐西蘭外海捕獲一只巨大的怪物尸體,長長的脖子和前所未見的骨骸構造讓大家驚呼連連,但船長為了不影響漁獲,不久后即下令船員把腐臭的尸體丟回海底。
“瑞洋丸”號捕獲一只巨大的怪物尸體
但是在怪物的尸體被丟進海底前,船上的部長矢野道彥用相機拍下了怪物的身影,并留下一些尸體殘骸與測量紀錄帶回日本研究,結果在日本引起一波海怪熱潮直到現在,關于怪物的真實身份仍然眾說紛紜。
目前關于這頭怪物的說法主要集中在三種生物身上,一是史前蛇頸龍,一種是姥鯊,或者為某種神秘海怪。
可能性最大的是蛇頸龍
對于第一種說法,在創造研究社的資料中贊成尸體是蛇頸龍的科學家們,主要是從肉體蛋白質做為研究方向,他們認為雖然尸體的角質纖維和世界第二大鯊魚“姥鯊”相同,但是含量十分的少,所以跟姥鯊的關聯性應該不高。再者,CRS的資料指出,依據現場捕獲尸體漁民的說法,他們一致認為尸體只有上鰭沒有背鰭,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蛇頸龍。
但是對于第二種說法姥鯊則是支持的科學家占了多數,姥鯊是世界上的第二大鯊魚,體型可以達到10公尺以上,分部地區也很廣,而捕獲的怪物尸體是在新西蘭區域,這也是姥鯊的活動范圍之一。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中心(NCSE)研究后發現蛇頸龍最少有13節頸椎,但怪物尸體只有6到7節的頸椎;蛇頸龍的胸骨大而扁,不太可能像原信照片中的尸體一樣可以彎曲;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怪物尸體只有6到7節的頸椎
此外,根據之前發現的蛇頸龍化石顯示,蛇頸龍的上頜骨以及牙齒應該還保留著,但是姥鯊因為牙齒十分微小,常常會被忽略,而捕獲的怪物尸體上也只剩上頜骨沒有牙齒,加上其他總胺基酸,角質纖維等檢測結果,這份報告認為不可能是蛇頸龍,尸體是姥鯊的可能性最大。
“怪物”尸體的事件確實存在
除了上面兩種說法,仍然有一派的人相信捕獲的尸體是某種未知的海怪,因為怪物尸體仍有許多特點與鯊魚不同,例如肉的顏色,尸體沒有尿臭味,軟骨理應已經腐爛等等,因此堅信尸體應該是某種未知的謎樣生物。
簡單來說,1977年日本漁船撈到“怪物”尸體的事件確實存在,而怪物的身份有三種說法,目前以姥鯊的說法最受多數人支持。事隔30幾年,當年帶回的殘骸已經進行化驗,得到前述的化驗結果,雖然仍有其他派別的說法,但始終沒有更有力的證據出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301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