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意外發現,三座墓群遙相呼應,成品字形分布。
1996年的一天,田野考古專家龍京沙在湘西里耶附近的墓葬群進行調查時,發現了上百座戰國時期的墓葬。從發現的大量出土器物上,可以看到明顯楚系文化的特征,毫無疑問,這里曾經居住過數量龐大的楚人,但關于這座城的來歷卻沒有任何線索。
這天,當考古隊的船來到距離麥茶墓群1.5公里外的大板附近時,岸邊一座座凸起的巨大臺地,突然引起了龍京沙的注意。不久,在酉水流域的地圖上,又增加了2座巨大墓葬群。加上先前發現的麥茶古墓群,三座墓群遙相呼應,成品字形分布在酉水河兩岸。耐人尋味的是,這三個巨大的墓葬中分別埋葬著幾個不同時期的人群。這一切都不能不使龍京沙強烈地感覺到,在里耶盆地這些巨大的墓葬群的附近,極有可能存在過一座城池。
經過對里耶附近的反復勘察,龍京沙在里耶小學附近有了重要發現,他看到一些散落在岸邊地層中的陶片,正是2000多年前某座巨大建筑上的瓦。
但是1996年的這次調查在剛剛出現轉機之后,便戛然而止?脊抨牭那娜浑x去帶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但就連龍京沙自己也沒有料到,一個震驚中外的大發現與他擦肩而過。
深入地下4米,人們發現了一口大井。為什么古井里填埋著大量垃圾?
2002年春天,千年不變的酉水河被一座巨大的水利工程喚醒。里耶鎮臨河的一段將與上游一樣,成為連綿百里的巨大堤壩的一部分,而龍京沙6年前發現古城線索的地方,剛好將被埋入大壩的下方。這件事引起了文物部門的警覺,考古隊再次來到里耶,這一次龍京沙將徹底解開一個困擾他多年的謎題。
但由于工期緊迫,留給考古隊的時間不多了。這天,一名考古隊員來到探方中準備向下清理地層。突然,土的顏色起了變化,在厚厚的黃土之下,出現了深色的青膏泥,這本來并不奇怪,但反常的是,青膏泥的范圍越來越大。這一變化立刻引起了龍京沙的注意,他知道,青膏泥是湘西很常見的一種土質,但是它往往有規律地自然分布,在大量黃土之下突然出現,很可能是人為造成的。接下來,大量古代垃圾從厚厚的淤泥下被清理出來。龍京沙仔細記錄著每樣東西,這大都是一些破碎的陶罐和瓦。經過反復確認,這些垃圾的特征從漢代一直延續到了宋代,這足以證明此地一直有人居住。
隨著發掘的深入,灰坑下方的堆積物越來越多,不久后,坑中竟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正方形木框。一時間,各種離奇猜測籠罩在每個人心頭。幾天之后,這個巨大的方框已經深入地下達到4米,這時人們終于發現,出現在面前的是一口前所未見的大井。井下的淤泥被不斷清空,井的深度也在逐步增加?脊抨爢T必須將蠟燭帶入井下照明,但隨著井越來越深,潮濕悶熱的井底氧氣不足,蠟燭在井下過不了多久,就再也無法點燃。于是,在下井工作之前,考古隊員必須先將一個燈泡送到井下。這樣,漆黑一團的井底才漸漸有了一絲生氣。
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像這樣一口大井絕非一般百姓所能建造,而且在距離河岸很近的城內建造如此巨大的水井,足見當時的決策者對城內的水源格外重視。既然是這樣,這口水井又為什么會突然在短時間內填入大量垃圾和雜物,遭到徹底廢棄呢?種種疑問背后似乎正暗藏著這座古城的玄機。
大井中首先發現一枚楚國簡,接著卻是大量秦代簡牘,什么原因造成了時間怪區?
2002年6月3日,龍京沙繼續下井工作。突然,從井上傳來一個急促的聲音,上面的工作人員稱發現文字了!作為一個富有經驗的考古人,他十分清楚在這樣一口井下出現文字將意味著什么。一枚長不足10厘米,寬不到1.5厘米的竹簡殘片,簡上的文字已經超越了龍京沙的認知水平。但古文獻專家張春龍到現場后,一眼就認出這是一枚寫有楚國文字的簡。
更多的答案也許就在井下,但此時的龍京沙卻陷入了另一個困境。一號井深度接近10米。由于兩千多年來,古井中始終有淤泥填充,保持著內外壓力的平衡,而這些天來的發掘徹底打破了這種平衡。井下的工作人員一面加固支撐,一面急切地期待著新的發現。但任憑地面工作人員反復篩選,井下依舊是裹在淤泥中的殘破陶器和生活垃圾,再沒有一枚簡牘的影子。
6月8日,龍京沙再次冒險下井。此時,下方的井壁已經出現滲漏,2000多年前的木板在十字形支撐的幫助下頑強地抵抗著各個方向的壓力,誰也不知道,洪水會在什么時候突然沖入井中。巨大的危險在一步步逼近。終于,當龍京沙小心地揭起一層淤泥時,他的手突然觸到了一些規則的木片,很快,堆積物被運上地面進行篩洗。果然,當河水慢慢剝開裹在木片上的淤泥之后,人們再次看到了來自井下的文字。
當井下的簡牘不斷出現在面前時,張春龍陷入了巨大的震驚和疑惑之中。因為,這些簡牘上居然明確地用古隸書寫著秦代的日期,這無疑是秦代的簡牘。那么,這一切就與前幾天出現的楚簡形成了一個時間上的奇怪誤區。
從里耶古城一號井中發現秦簡開始,到6月中旬的短短十來天時間,運上地面的秦簡已經達到上萬枚。數量遠遠超出之前的發現總和。而且,井下的考古隊員依然沒有看見井底。
井上,古文獻專家張春龍用毛筆小心地蘸著蒸餾水一點點洗去簡上的淤泥,2000多年前留下的墨跡清晰地顯現出來。出現在眼前的這些簡牘大多抄寫工整,格式規范,用詞嚴謹,具有統一的格式。這分明是某座官署的檔案。
考古發掘的現場,大量的簡牘還在源源不斷涌出一號古井,經過粗略的統計,出土的簡牘已經超過兩萬枚。簡牘的內容依然是秦代遷陵縣的政府檔案,那么,在這座神秘的城池當中,究竟發生過一次怎樣的變故,才讓如此大量的政府檔案出現在這口大井之下呢?
這口古井深達17米,面積達4平方米,始建戰國時期,在秦朝末期遭到人為廢棄。
2002年6月23日,就在里耶戰國古城發現第一枚簡牘的20天后,人們終于看到了一號古井的全貌。這是一口深達17米,面積達四平方米的巨大水井,始建年代為戰國,在秦朝末期遭到人為廢棄。但這口2000多年前的大井,承受住了突然清空帶來的巨大壓力,在這20多天里,古井上下經歷無數險情,幸運的是,考古隊員和井下文物最終全部安全回到地面,也許正是先民們精湛的造井技藝和后來者們的巨大勇氣共同成就了這個奇跡。出于安全考慮,當考古隊長龍京沙最后一個撤離井底之后,井下被注水封閉。這口大井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將一個巨大的秘密一直保守到今天。
經過最終統計,從一號井下共出土秦簡三萬六千多枚,簡上的文字達數十萬字,全部是秦代洞庭郡遷陵縣的官署檔案。而在此之前,各地出土的秦代簡牘總數不足三千枚。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簡牘上的內容,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關于中國第一個統一時代的鮮活樣本。還有一件事情,讓所有參與發掘的人至今感到不安,那就是在古井中最先出現的是十幾片來歷不明的楚簡,在它們的下方才是數量驚人的秦簡。這個奇怪的現象至今沒有定論。那個將寫有楚國文字的竹簡拋入井中的人,已經將這個秘密永遠帶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3012.html
相關閱讀:
探密西部“沙漠怪圈”:或為地外文明
楊靖宇將軍的遇害照片在沈陽首次披露
美男子觀賞A片離奇自燃 神秘力量OR他因所致
盤點世界各國稀奇古怪的法律法規 在意大利不允許喂鴿子
恐龍時代十大殘酷血腥史:史前巨蟒生吞霸王龍
楊靖宇將軍的遇害照片在沈陽首次披露
美男子觀賞A片離奇自燃 神秘力量OR他因所致
盤點世界各國稀奇古怪的法律法規 在意大利不允許喂鴿子
恐龍時代十大殘酷血腥史:史前巨蟒生吞霸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