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5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最近公布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海嘯破壞性的影響不僅僅取決于震級,海岸線距離震中的距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南加州大學海嘯研究中心主任克斯塔斯-斯諾拉克斯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將使其更容易識別海嘯的語言環境,從而在未來幫助挽救生命。”
譬如2011年的日本地震,它發生在俯沖帶上,兩個板塊相撞時,其中一個板塊俯沖于另一板塊之下的地帶,當海嘯發生時,這些地區的海浪將海底抬起至俯沖帶的一側,并將其擲于俯沖帶另一側之下。這樣的海拔高度變化使海水產生巨大的推動,從而導致海嘯。
每個俯沖帶地震都會產生許多波浪:高于隆起的海底的波峰,來自于被擲的海底的波谷。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計算機模型,模擬了俯沖帶上的海嘯。該模型顯示出,當波浪穿越海洋時,來自波峰側的波浪的高度不斷下降,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又不斷增高。波谷端的波浪的高度在穿越海洋時不斷變化。離震源一定距離的地方被稱為聚焦點,來自于波峰側的波浪超越波谷端的兩個波浪,但會很快消散。
如果地震和海岸線之間的距離很短,那么聚焦就沒有足夠的時間發生,如果距離長,聚焦就會在離海岸很遠的地方發生。如果俯沖帶和附近領域之間的距離正好合適,那么聚焦就會使波浪的高度增加,使波浪越來越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303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