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潮,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天體物理專業,隨后進入紫金山天文臺工作,1971年開始開展我國不明飛行物(UFO)和地外文明的研究。
尋找太陽系的起源隕石把他引向UFO
“1963年到1970年之間,我在紫臺工作積累了光學天文的觀測基礎,在1970年我決定對太陽系的起源進行研究。”王思潮告訴記者,研究太陽系的起源如同研究歷史,真實的信息記載和出土文物是最有力的證據,而在太陽系中,隕石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它們的身上常帶有太陽系起源的信息。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為王思潮
“落地的隕石大多伴隨著火流星的出現以及爆炸聲,為了能尋找到這些隕石的樣品,我開始收集全國各地的天空奇特現象,來鑒別是否會有隕石落地。”王思潮表示,在1971年9月26日,他收到的報告中顯示,江蘇的揚州和北京的大興同時發現螺旋狀的不明飛行物。根據初步計算,高度在幾百公里。根據多年天文觀測基礎,王思潮認為這不是自然現象也非人為現象,無法用科學來解釋。
“這螺旋狀的不明飛行物,究竟是怎么產生的,是一個什么現象?我很好奇,便開始了不明飛行物的研究。”王思潮告訴記者,當時全國各地的不明飛行物的發現報告都會送往紫金山天文臺,對他研究起到了很大幫助。上個世紀90年代前后,不僅是網絡,相機和攝像機都不普及。王思潮研究員收到的不明飛行物報告中,大多目擊者都是手繪自己所見到的不明飛行物然后加以時間地點等描述。
1995年現“夜空巨眼”
可能是外星人的飛行器
“大約在22時09分,我偶然抬頭看天,發現天龍座背上竟然有一團明亮的白霧光斑,光斑有一直徑約8度的外環,外環一半缺口對著南方稍偏西,中央有一球狀光團直徑3度,其亮度超過銀河數倍,估計光團及外環總星等約為-1m(負1等亮度,比織女星亮度高)。此時,我激動地站起身來看了一下手表,為北京時間22時10分整。”記者看到了河南這位著名天文愛好者張大慶的目擊記錄。
夜空巨眼
這樣大而明亮的不明飛行物堪稱“夜空巨眼”。王思潮告訴記者,此次的不明飛行物目擊報告共有50多份,其中,26份目擊報告有價值。
對這些觀測報告的定量分析表明,“夜空巨眼”是由特殊飛行器定向噴射物質產生的現象。計算得出,這次飛行器飛行高度為1460公里,飛行速度僅為每秒0.29公里,遠遠低于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9公里。如果是人類的飛行器,它就會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掉下來。而這次飛行器卻平行飛了二十多分鐘,并未掉下來。
“對于這樣的分析數據,一些科學家不會往前再走一步去提出外星飛行器的說法,擔心被人指責為亂講。但我覺得可以說出來,提出了有可能是外星智慧生命的飛行器的說法。當然如果有反對意見,也是可以繼續探討的。”王思潮這樣說。
銀河系年齡100多億歲
不排除有星球文明程度很高“我提出的‘外星智慧生命的飛行器可能已到達地球’的說法,一些專家并不認同,但是我覺得可能性還是有的!”王思潮表示,銀河系的年齡在100多億歲,只要其中一個星球的文明比地球早1萬年,那么他們所擁有的科技,是地球人無法比擬的。王思潮認為,外星智慧生命的科技或許已經可以實現星球之間的訪問,但外星生物或許受生理上的限制,并不一定是坐著飛船來,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一類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8680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