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角最長的恐龍——三角龍。3只角一只在鼻端,另兩只在雙眼的上方各一只。
三角龍屬(屬名:Triceratops)亦稱三?龍,是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一屬,是種草食性恐龍,化石發現于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大約有7.9到9米,臀部高度為2.9到3米,重達6.1到12噸。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長久以來,關于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于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動物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自從1887年以來,已發現大量的三角龍化石,年齡層涵蓋剛孵化幼體到成年個體,近年更發現一個完整化石標本[4]。在21世紀的最初10年,已在加拿大海爾河組發現47個完整或部分的三角龍頭顱骨[5]。古生物學家們還不確定三角龍在角龍科的正確位置。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horridus)、T. prorsus,但還有其他種被命名。
在1872年命名的奇跡龍,化石發現于蘭斯組,僅包含顱后身體骨骼化石,當時被歸類于鴨嘴龍類。有研究人員提出,奇跡龍可能是三角龍的一個化石。近年的研究顯示,同屬于角龍科的牛角龍,可能是某種形態的三角龍成年個體,但目前還沒有定論。
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雖然三角龍與暴龍居住在同一地理環境,但不確定它們之間是否有過電影與兒童讀物里所描述的打斗
三角龍個體的身長被估計有7.9到9米長,高度為2.9到3米,體重估計約達6.1到12噸。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征是它們的大型頭顱,是所有陸地動物中最大之一。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2.5米,可以達到整個動物身長的1/3。三角龍的口鼻部上方有一跟鼻角,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額角,額角可長達1米。頭顱后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某些個體的頭盾邊緣有多個頸盾緣骨突。大多數其他有角盾恐龍的頭盾上有大型洞孔,但三角龍的頭盾則是明顯地實心、沒有洞孔。
三角龍具有結實的體型、強壯的四肢、前腳掌有五個腳趾、后腳掌則有四個短蹄狀腳趾。雖然三角龍確定是四足動物,它們的步態長久以來處于爭論中。三角龍的前肢起初被認為是從胸部往兩側伸展,以助于承擔頭部的重量[2]。這種站立方式可見于查爾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與魯道夫·札林格(Rudolph F. Zallinger)的早期繪畫中。然而,角龍類的足跡化石證據,以及近期的骨骸重建模型,顯示三角龍在正常行走時保持者直立姿勢,但肘部稍微彎曲,居于完全直立與完全伸展兩種說法的中間,類似現代犀牛。但這種結論無法排除三角龍抵抗或進食時會采伸展姿態。
與其他四足恐龍相比,例如裝甲亞目、許多蜥腳下目,三角龍的前肢、前腳掌仍保持相當原始的結構。當裝甲亞目、許多蜥腳類恐龍行走時,前腳掌的腳趾向前,掌心向后。當角龍類、以及采四足方式前進的鳥腳類恐龍行走時,前腳掌的腳趾是朝向前方與兩側撐開的。采取二足方式行走的獸腳類恐龍,也保有這項原始特征,后肢的腳趾也是往前方與兩側撐開的。三角龍的前腳掌有五個腳趾,但只有前三趾協助支撐體重,第三、第四腳趾已退化,沒有短蹄狀腳趾。
分類
三角龍是角龍科中最著名的一屬,角龍科是群大型北美洲角龍類恐龍。多年以來,三角龍于角龍下目中的位置處于爭論中;煜齺碜杂谌驱埖亩、實心頭盾類似尖角龍亞科,而長的額角類似角龍亞科(或稱開角龍亞科)。在第一個對于角龍科的整體研究中,理察·史旺·魯爾(Richard Swann Lull)提出出兩個支系,一個往三角龍發展的支系包括獨角龍、尖角龍,另一個支系包括角龍、牛角龍,這個假設使三角龍屬于尖角龍亞科[19]。較晚的研究支持這個觀點,并將這個短頭盾支系正式命名為尖角龍亞科(包含三角龍),另一長頭盾支系為開角龍亞科。
在1949年,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首次對這假設提出質疑,他根據頭顱與角的特征,而認為三角龍與無鼻角龍、開角龍關系較近,使得三角龍屬為開角龍亞科。然而,斯騰伯格的分類與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23]、大衛·諾曼(David Norman)將三角龍置于尖角龍亞科的做法不同。
后來的發現與研究支持了斯騰伯格的觀點。在1990年,T.M. Lehman為兩個亞科提出定義,并根據數個形態上的特征,而將三角龍歸于開角龍亞科。事實上,除了短頭盾以外,三角龍相當符合角龍亞科的特征。彼得·達德森(Peter Dodson)在1990年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 與1993年的形態學研究,支持三角龍歸類為角龍亞科的論點。
在2010年,杰克·霍納(John R. Horner)、約翰·斯堪那拉(John Scannella)研究加拿大海爾河組的38個角龍類頭顱骨,提出三角龍、牛角龍是相同動物。過去被歸類于牛角龍的化石,其實是三角龍的成年個體;過去被歸類于三角龍的化石,其實是三角龍的幼年、亞成年個體。因此,三角龍的成年個體其實有較長的頭盾。根據他們的研究,在三角龍的生長過程中,頭盾會逐漸增長,最終演變成有洞孔的長頭盾(如同牛角龍的頭盾)。由于三角龍的命名時間較早,具有學術上的優先權。如果兩者是同一動物,牛角龍將是三角龍的異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0824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