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教授)
本文的目標讀者是非英語專業又想拿翻譯證書的人群。
經常有人問起:我該怎么學習翻譯呢?學翻譯的重點是什么呢?怎么才能學好翻譯呢?怎么譯才叫到位呢?翻譯的標準到底是什么呢?等等問題,不一而足,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往往喏喏連聲,視情況應付一二。不是筆者不愿或者不能,實在是因為這類問題難以說清。只講幾句話顯然容易流于抽象概括,沒有什么操作性;詳細解釋可又時間或者場合不允許。
更為重要的是,這類問題應當因人而異,應當區別英譯漢和漢譯英,應當區別口譯和筆譯,應當區別應試和就業,應當區別翻譯的文本內容——是一句話還是一個詞,是報紙文章還是散文小品,是消費品廣告還是合同條款,等等。這里借用CATTI免費網頁一角,就下列“如何學習翻譯”這個帶共性的問題,提出筆者的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這方面已有許多專家教授多次談到,筆者推薦以下的流程,供你試用,試用期至少六個月,且不退貨。
首先自己確定你的計劃和定位,包括上面提到的幾點定位因素:英譯漢還是漢譯英,口譯還是筆譯,打算應試還是應聘,每天真正能夠抽出多少時間真正用于真正的學習翻譯,等等。下面以學習英譯漢為例。
一.選購教科書
到書店選購一本講授英譯漢的教科書。
請到大書店購買,那里同類的書比較多,便于選擇。
仔細挑選,主要看其論述的詳略程度,例句與論述的比例,例句整體的難易程度,敘述是否活潑,例句內容所涉及的行業,等等?傊,揀你喜歡的、與你的現有英語程度相適應的買。
別多買;一本,最多兩本;如果是兩本,請以其中一本為主。
如果是應試,最好購買你所報考的考試關聯最大的套裝書。
如果你已經系統地學過翻譯,自然可以從簡或者省略。
本文筆者常玉田不能向各位推薦具體的教科書;你得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決定;而且勸你不要問 別人,而是要到書店里一本一本地仔細比較爾后再定。
二.從頭至尾閱讀該書
邊讀邊聯想,聯想的內容應當包括:關鍵詞語的用法,句型結構的特征,學過的類似句子,漢語的對應說法及其變體,課后的練習以及你的譯法。
看不太懂的敘述或例句就先跳過去。
但是沒有跳過或者不打算跳過的部分,就一定要看明白再往下看。
如果感覺書中的敘述部分不太好懂,那就先看敘述之下的例句,看過例句及其解釋之后再看概括性的理論敘述部分就好懂多了。
三.必須做作業
認真完成相關的作業。
只在完成作業之后才看書后的參考答案。
同時在英語期刊中找一些相關的材料做做練習。先自己譯,譯完之后再看期刊中別人的譯法,兩相比較,必有感悟。
做書中作業或者其他練習的同時,應該回顧理論概述部分,這么做是為了日后脫離了具體章節之后,在實際翻譯之中能夠舉一反三,及時識別文本中的相關語言現象和應對技巧。
翻譯是門技巧性極強的藝術,只能通過大量實踐才能逐漸提高。盲目的實踐難免勞而少功,所以應有理論指導;另一方面,離開實際的理論又是空洞無益的;因此兩者必須緊密結合,互相促進。
方法也好,技巧也好,都是為忠實、通順地再現原作這個目的服務的,其功效自不待言,但并非萬應靈藥。任何方法在應用中都有其限度,過猶不及。如果一味死搬教條,只會落得個邯鄲學步的結果。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大都是憑著自己理解和經驗,下意識地使用了這種或那種技巧。實踐中經常數法并用,因人因文而異,并無一定之規,主要靠譯者自己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才能最終達到得心應手、曲盡其妙的境界。
四.補習語文
許多人的漢語比較差,錯別字連篇;相當比例的試卷上語病太多,文字看不懂;手書太差,字跡潦草,字型難辨;涂改過度,相當比例的試卷看不清;崎嶇不平,行距不整。涂改過度尤其搶眼,其實只要把寫錯的劃掉重寫就可以了。
這些方面是眼下年輕人的通病,須待中國物質文化進一步豐富之后才有可能扭轉(日本、韓國都經歷過),而且必須得由全社會自覺自愿實現回歸傳統文化之后才有效果,幾家食品廠使勁叫賣月餅改變不了什么,幾個老先生在那里嚷嚷也沒人聽……。
順便提一句:我們大多數中國人讀寫的語言名叫“漢語”,不是“中文”。我們可以注意到,詞典、學術著作、其他有關我們的語言的工具書,均以“漢語”為名稱,而不是“中文”。說“古漢語”,而不是“古中文”。我們講“軟件漢化”,而不是“軟件中化”。面向外國人開辦的中國語文教學稱為“漢語”課程和考試,不是“中文”課程和考試。王選先生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學院的三院院士,以“漢字激光照排”享譽于世,而不是“中文”激光照排系統。小學生學的課程之一是“語文”,不是“中文”。……對,本文提議部分考生應當稍稍補習一下的正是……語文。
就本文主題而言,指出考生的漢語不夠好,這可不是筆者多事:英漢翻譯涉及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體現在閱讀理解原文和使用漢語恰當表達這兩個步驟上,其中的漢語表達決定著譯文的最終質量。
五.時間管理
每天學習多長時間好呢?筆者不知道。你自己知道。
但是不管多長時間,一定要講究質量。與其暈頭脹腦地挺,不如換個事兒做,待會兒再來看。
但是整體時間必須保證,就是一定要保證時間總量,即不管你是打算拿出三個月也好還是兩年也好,投入到某一級別某一科目的實際復習時間的總的小時數不能少。
時間方面,筆者還要建議:應當勻稱而持續地投入。
那么,整體學習時間該幾個月呢?筆者不知道。你自己也不知道。
六.配套工程
學習翻譯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同時進行一些“配套工程”。就“英譯漢”而言,這些“工程”應當包括相關材料的學習和翻譯練習。
經常仔細閱讀(不僅僅是查閱)詞典。
翻譯考試分數比較低的同學,極有可能沒有認真看一看翻譯書籍,平時很少做練習,或者很少留意如何提高翻譯技巧,或者兼而有之。
建議訪問各大門戶網站的相關欄目,參考其有關英譯漢的問答、討論、練習等等。
經常閱讀所訂的英語刊物。閱讀英語報刊是為了熟悉活的語言,相比之下,英語書籍的時代滯后比較明顯,例如我們多數人的精讀課學得挺不錯,可是老外的報紙看不懂,便是這種時間差在作怪。而且從功利目的來看,英語報刊類媒體也是考試內容取材比較多的資源所在。
經常閱讀手邊的漢語書籍。閱讀漢語書籍是為了翻譯中的表達階段,寫出的漢語能夠回歸祖國文字的正宗本色,盡可能適應最大目標讀者人群的心理預期。相比之下,漢語報刊雜志由于是與你同時代長大的人為主寫的,文字本身歐化嚴重,會對你的漢語表達形成污染(這與漢語文字的正常發展是兩回事),譯文洋腔洋調而不自知。打個比方說,學習英譯漢就像學習太極拳,而流行刊物好比踢踏舞,打太極拳的間隙老跳踢踏舞,那……就不說了吧。
七.需要準備的東西
一個清醒的頭腦。
一種前期謙虛后期敢于批評的閱讀態度。
一本比較新而厚的英漢詞典。
一份國內可以訂到的(因而相對便宜的)英文報紙。
幾本可以隨時可以翻閱的雜志,例如《英語世界》、《中國翻譯》以及《北京青年報》的“英語綠地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waiyu/yingyuxuexi/12342.html
相關閱讀:英語學習方法總論1
四六級英語聽力試題的命題規律和解題技巧
貌似動詞而非動詞的邊緣介詞
大學生最常用英文信件格式范文-邀請信/一般信件
The Blind Date 介紹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