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應該如何教 程程/攝
編者按:英語要怎樣才能教好?英語要怎樣才能學好,這是每一位和英語有關的教育者、學習者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急切的心情、太多的渴望以及某種些許功利的心態讓我們來不及思索,便在紛紛擾擾的英語教學市場上迷失了方向。學得累,教得累,但又似乎無所得。
英語教育教學專家丁杰老師就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就此問題開展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是一名ESL(即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這門學科的理論研究的探索者和堅持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ESL學科指從零起點到掌握大約2500個左右的單詞,學完包括虛擬語氣在內的基本語法這個基礎階段有關教材、教法的研究。一般所談的字母及初學階段的大約700個左右單詞的教學,只應視作是基礎中的基礎。其實它恰恰是決定日后是否能堅持并提高的最為關鍵的階段。自北京四中退休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經常應邀活躍在北京及全國一些大中城市英語基礎教學的講臺上,或報告講學,或聽課點評。耳聞目睹的眾多事實和現象,令人揪心。我國英語基礎教學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應引起有關各級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本文針對當前英語教材、教法及教師這三大影響教學效果的基本因素存在的問題,談談我的一孔之見,只是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共同的思考:如何把我國的英語基礎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適應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現行的基礎英語教材的品種增多。各種版本似乎都在攀比書的開本大小厚度及其難度。但究其內容卻大同小異,既偏離語言教學應有的規律,又不顧中國學生固有思維特點及發音等特殊難點和需要。如看圖認讀單詞,學生剛學字母A,卻在一課書中,讓學生記住這個字母可發各種不同音的許多單詞,其結果只能讓學生依賴音標去認讀單詞,并死記硬背其拼讀。殊不知英語本來就是拼音文字,這種平行介紹英語單詞和音標拼讀的兩個系統的做法,只能人為增加學習負擔而已。因為音標只是符號,替代不了拼讀的能力。又如一課一句型比比皆是。編書者受傳統英語句型教法的影響,根本忘了一個孩子學母語決不會先去了解什么主謂賓的句型,但也決不會說出“飯吃我”這樣的話。在市場上能見的教材中,盛行著逐字逐句漢英對譯,注釋其詞性特點。似乎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習者真正地去理解和掌握這個單詞,心里才“實在、具體。”實際上,正是這種“實在”和“具體”,人為地設置了漢英兩種語言在思維表達形式上的互混和干擾。其結果只能使學生隨單詞量增多,以及句型結構變化復雜而感到越學越難,負擔加重,而導致最終掉隊。學生喜歡的是易學,實用,又有趣的教材。如果教材從根本上講是過難的,有這么一些歌曲、游戲作點綴,又有何用?
從另一個方面講,談及語言教學的教什么,應指教材及支配和約束教材內容的教學大綱。盡管我們國家提出“一綱多本”已有十多年,但由于審批及使用的手續還是限制過多,不敢放手,又加上地方主義保護等制度的干預,應考習慣勢力的影響,我們英語基礎教材的品種不多,和偌大國家的需求量是極不相稱的。我在英國一些城市的中小學,所看到的是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任課老師使用的教材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任課老師有權力根據教學大綱選用他喜歡的讀物作為教材進行教學。我們不應照搬基于不同國情的這些做法,但應從中悟出些積極的方面供我們全社會進行思考。
語言教學的核心問題,除了教什么,就應該是怎么教、即教法。問題的關鍵是教育思想,即究竟如何去衡量、評價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教學效果?不同的時代對人才標準的要求不同,評價教學質量好壞的基點就隨之不同。遺憾的事實是:在21世紀中國的今天,全社會營造的那種所謂全方位動員“高考日”的氛圍,再加上大張旗鼓宣傳“狀元”,吹捧“高分”的做法,使各種名目的英語考級班,英教人才選班等越辦越紅火,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陷入追分及考級的漩渦壓力中,哪里還談得上自主、積極、創造地去學習?可見,如果不從當前的社會現狀和社會發展的趨勢這一高度去統一認識,就談不上要去改什么和怎么改。
縱觀二十世紀國外英語教學法的歷史,對比當前主宰中國英語教學的各種模式,不難發現很多早被國外唾棄的做法或理念,卻仍然被我們的英語老師默守成規地緊追不放。從小學開始,我們的老師就習慣地逐個帶讀英語單詞,并將其譯成漢語進行理解認識;通過現代化視聽手段介紹對話或課文后,就習慣地讓學生全班齊聲跟讀句子,當然也會有學生來應答老師的提問。卻很少會有學生相互間的問答:老師們習慣地詳盡講解語法結構,并讓學生去機械操練;我們的老師習慣采用國外的一些語言教學模式,如用電腦制作漂亮的課件確實給講課增色不少;蛴贸、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在緊張、嚴肅又枯燥的講課、認讀或背記過程中,得到一些快樂也是好的。但是,我認為學習英語的真正興趣,決不會產生于膚淺的哄孩子的玩意中。我曾在不少英語課上看到過類似這樣的游戲。老師通過若干張正面有英語單詞及相應圖畫(背面均有編號)的卡片,逐個帶讀認記介紹后,就露出各卡片的編號,讓學生猜出其正面的單詞。猜對的有獎,猜錯的受罰站在墻面,學生玩興正濃,我在納悶:“發明這樣的游戲,無助思維發展,究竟目的何在?”
在美國不少老師和我談及教法。有的說:“翻開英語教學史,各種流派,方法都各執一端,不少只是曇花一現成了過去時。”“英語教學界對于兒童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過程至今沒有定論。對于兒童及至成人學習外語的規律更是所知不多。”基于這些情況,我想我們應該敢于突破現成的框框,勇于實踐,重視研究,總結出符合時代要求,又能引之有效的我們自己的教學法。
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No Child Left Behind”(沒有一個孩子掉隊)的新聯邦法。于是美各州都為此制定老師培訓計劃,舉國上下都討論什么是合格稱職的老師?2004年1月報上一篇文章強調合格稱職的老師的標準因各州具體情況不同而異。對啊,沒有合格的老師,又如何能教出合格的學生?幾十年的教書生涯告訴我: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如果作為基礎中的基礎,即小學英語老師自己都不能正確讀出26個字母,以及應該教會學生的那700來個單詞的讀音,也不會用合乎英語習慣的抑揚頓挫有節奏的語調來表情達意;更不能滿懷學習的興趣去學去教。那么,他即使已經有大專,大本的文憑,又怎能是合格的稱職的老師?孩子六年受不正確或錯誤語音語調的“熏陶”,其害無窮,很可能一輩子的英語也翻不了身。有關部門是否應該認真調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作者:丁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waiyu/yingyuxuexi/16446.html
相關閱讀:四六級英語聽力試題的命題規律和解題技巧
英語學習方法總論1
The Blind Date 介紹會面
貌似動詞而非動詞的邊緣介詞
大學生最常用英文信件格式范文-邀請信/一般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