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有四億五千萬人曾經學過或正在學習英語,比美國的人口還多,但真正能用英語交流的人卻寥寥無幾。他們辛勤耕耘英語十來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絕大多數人卻還在“聾啞英語”的怪圈中苦苦掙扎。
究竟中國人為什么學不好英語?根據我多年來自學英語以及教授英語的經驗來看,我總結出了其中的幾個原因,也許對各位博友能有所觸動和幫助。
第一、過分講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語言的運用是一種技能,但這種技能不是光靠技巧就能夠獲得的。太講究方法和技巧會占用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學習內容的本身投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會影響學習的效果。方法和技巧只能適當利用,并且要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會真正管用。
第二、過分講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時間經常重復和復習已學過的內容,只求懂了而已。語言的運用是一種技能,技能則只有靠孰能生巧,要不斷地重復才會熟練,只有熟練了才會應用自如。
第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恒心,不能長期堅持學習。技能的熟練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但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堅持不懈地反復學習,持之以恒,如果你能像我一樣堅持14年如一日地學英語,你也一定能把英語學得很棒!
第四、不重視聽力訓練。語言是有聲的,我們對語言的感受首先是語言的聲音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如果不練習聽力,只是默默地閱讀和背單詞,其結果不僅聽不懂別人講外語,而且自己也無法很流利地講外語!
第五、只學而不“用”,完全是以“學”的態度來學外語。語言的實踐性很強,如果只學不用,就永遠也學不好。我們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要學會在用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興趣,達到學習的效果。
“用”不只是有意識的用,很多時候是要無意識的“用”。比如在吃飯,洗碗,聊天,上網,洗臉,洗腳,洗衣服,做家務事的時候,可以把錄音機和電視打開聽英語:比如看電影,看新聞,看小說也要看英文的;比如電腦上可裝英文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比如上網用英文聊天,等等。宗旨,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創造一個外語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使自己聽順耳,看順眼,讀順口,寫順手(“四順”)就像練氣功一樣達到“順”的境界。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過了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已經懂了許多,而且會感覺學外語其實不難,如果只是“精讀死教材",你會發現學外語很難,很枯燥,進步很慢,學了十幾年仍然不會聽,不會說,不會讀,不會寫(“四不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waiyu/yingyuxuexi/13057.html
相關閱讀:四六級英語聽力試題的命題規律和解題技巧
大學生最常用英文信件格式范文-邀請信/一般信件
The Blind Date 介紹會面
英語學習方法總論1
貌似動詞而非動詞的邊緣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