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聽VOA新聞廣播中,會遇到大量的專有名詞(包括地名、人名、建筑物名、機構和條約名等),給理解增加了難度。其中地名常表示事件的發生地、消息來源或代表某國政府;任命是事件的當事者或發言人;機構、條約和建筑物名常用來代表一定的組織機構和政府。這些專用名詞對聽眾理解新聞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初學者在收聽過程中應該怎樣處理眾多的專有名詞呢?我們認為,總的原則是:就大不就小,分清主次,辨明從屬,F分述如下:
地名主要指大洲、大洋、海域、河流、島嶼、國家及其首都名,還有歷史名城,國際會議城,各國下屬的州、省、邦名等。這些地名在新聞廣播中使用的頻率較高,可以說每一個節目中,甚至每一條新聞中都會涉及到幾個。
如果我們不熟悉這些地名,是很難理解新聞的大意的。因此大家應盡量多記些大的,較重要的地名,以利于提高對聽力材料的理解能力。至于一些較小的地名可暫時不記。但有些小的地名由于與重大新聞事件有關,如切爾諾貝利(Chelobyle)與蘇聯1986年4月26日的核電站爆炸時間有關,是人類矚目之地,經常在廣播節目中出現,聽眾也應設法熟悉或記住。又如沙特阿拉伯的麥加(Mecca)也不大,但它是伊斯蘭教第一圣地,加上1987年7月31日沙特防暴警察在該地同前來朝圣的伊朗穆斯林發生沖突,導致重大流血事件,也令全世界關注。象這樣的地名,雖然小但很重要,如果記住并對其有所了解,對理解新聞廣播的內容將會大有好處。
人名主要指各國的主要領導人(包括國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和各部門的新聞發言人等),各大國際組織的頭號人物以及一些重要的新聞人物(包括在野黨首要領導,反對派領導人等)。人名和地名一樣,出現頻率極高。但是人名一般都比地名要長,而且有的非英語國家的人名特別難記,有的則和漢語譯名的讀音“風馬牛不相及”,如日本人的名字,初學者想記住他們是要花大氣力的。
收聽新聞能不能記住人名有時并不十分關鍵。如果聽眾記住了足夠的國名及其政府,再加上聽眾知道一些主要頭銜,這樣就能比較準確地理解新聞內容了。在VOA廣播新聞中,每當提到某某人時,其格式通常是:國籍+職位或身份+姓名,在這三項中,如果我們能聽懂前面兩項,就能基本上把握新聞的意思。當然內由于一些主要國家領導人之間交往頻繁,他們往往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對他們的報道特別經常。對于這些人名,如果說記得又多又熟,反過來對收聽理解的幫助也就會更大。
機構名指世界上的各種國際性或區域性的組織或條約以及一些國家的國內組織機構等。這些機構和條約的名稱在節目中出現率也比較高。
一般說來,由于各種組織機構和條約的全稱都比較長,所以它們都有自己的縮寫形式。使用縮略詞傳遞信息既簡單明了,又節約時間。在VOA廣播中,它們第一次大都以全稱的形式出現,而后往往只是以縮寫或者是先以縮寫形式出現,緊接著介紹其全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waiyu/yingyuxuexi/20104.html
相關閱讀:英語學習方法總論1
The Blind Date 介紹會面
貌似動詞而非動詞的邊緣介詞
大學生最常用英文信件格式范文-邀請信/一般信件
四六級英語聽力試題的命題規律和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