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六:閱讀訓練
閱讀(一)
凡是因為技術進步產生的影響人類正;顒拥默F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為無形和有形兩類。無形污染指信息、聲、光等非實體對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擾。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業產業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氣三種形態)造成的污染,這種垃圾我們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對自然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種類日益增多,分布領域也日趨廣泛。從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響能到的領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產品的折舊速度越越快,大量的耐用產品很快被消費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發達國家,過時的汽車、家用電器甚至電腦部件都成了無人要、無人處理的垃圾。這種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燒困難,堆置對環境有破壞。
還有一些固體廢棄物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很遠,危害卻很大,如大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大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的遺棄了的航天飛行器及部件,F在,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噸左右。在近地軌道上高速環繞飛行的太空垃圾,對單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各種衛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且直接事故概率越越大。而由于核電的開發產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沒有妥善處理,將大范圍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這樣的垃圾,依靠新技術處理難度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組織的力量,訂立國際公約,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數量上的進一步增長。
高科技帶的氣態污染也直接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巨大的威脅。如制冷行業、塑料工業的重要原料——氟氯烴,對臭氧層已造成嚴重破壞。近10年,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個之多,總面積已近4000萬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積的1/10。所幸目前這些空洞均在南極、北極、酉伯利亞等無人區,否則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使人類和動物遭受滅頂之災。
1.這篇的說明對象是 .
2.這篇的說明對象具有哪幾方面的特點?
3.畫線的“這樣的垃圾”是指:
4.下列說法與原文一致的一項是 ( )
A.高科技污染僅指高科技垃圾造成的污染。
B.高科技垃圾分布于太空的各個角落。
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雖然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恬,但危害卻很大。
D.對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燒有很大困難,堆置對環境保護不利,因此,人類始終束手無策。
5.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個人都應關心的問題。請你針對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種類,通過想象,提出一種防治的設想。
閱讀(二)
我不能忘掉祖國
1908年,宋慶齡15歲,就進了佐治亞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學,她是個文靜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將要為窮苦的祖國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奮地學習。 有一次,班里要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她認真地(搜 收)集資料,認真地思索,做了充分準備。 在討論會上,一位美國學生站起發言。他說:“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難以估計的。你們看,那些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人類的希望在歐洲,在美洲,在我們這里„„” 這時,坐在前排的宋慶齡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她緊鎖雙眉,耐心地聽著美國同學的發言。 那位同學剛講完,宋慶齡就站起身。教室里立刻靜下了。宋慶齡顯得有些激動,但她仍然用(溫和 柔和)的聲調說:“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屬于億萬大眾。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說中國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決不會永遠沉睡下去?傆幸惶欤瑬|亞睡獅的吼聲將(震動 振動)全世界!因為它有廣闊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產,有無數革命志士,為了它的振興正在進行著(堅 艱)苦卓絕的斗爭!” 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交口稱贊:“說得好,以理服人。”“這些話多么有力量!” 宋慶齡雖然身在國外,但她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內的情況,她常對同學說:“我不能忘掉祖國,我對祖國充滿了理想和希望!”
1、用“?”劃去文中括號里錯誤的字和詞。
2、聯系上下文解釋帶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淘汰—— 交口稱贊——
3、就短文的題目,請你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并自己試著回答。
問題:
回答 :
4、仔細閱讀文,回答問題。 (1)宋慶齡說:“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為什么對宋慶齡的發言“交口稱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話表達了宋慶齡的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一句愛國名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103169.html
相關閱讀: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二單元復習(北京版)
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2013年四年級下冊語文復習第三單元要點
《小珊迪》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