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春 種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萬 顆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無 閑 田 ,
nóng fū yóu è sǐ
農 夫 猶 餓 死 !
注詞釋義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這里指糧食作物的種子。
子:谷子。
四海:全國之內。
閑田:空閑的、沒有利用的土地。
猶:還是。
憫:憐憫。
【譯文】
春天,這個播種的季節里,農民們種下一粒谷子,
待到收獲的秋天,就可以收獲千萬粒的谷子。
即使普天下荒地都變成了良田,
農民還是會餓死。
賞析:
這是李紳《憫農》詩中的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然而,詩人的本意并不是要贊美農民的勞動,這樣層層遞進的寫法,是為了下文制造懸念。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于是,問題就出現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思索:是誰制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后,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783414.html
相關閱讀:小學生必背古詩?劉禹錫的《望洞庭》
《望天門山》閱讀答案
王昌齡《從軍行》-小學生必背唐詩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閱讀答案及翻譯
課文《楊氏之子》的原文意思翻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