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蛟唬“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注釋
1.并:連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轉折,此指卻 7.曰:說! 8.菱:俗稱菱角,形狀像牛頭,紫紅色,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性喜溫暖和充足陽光,盛產于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來! 11.強(qiǎng):本文中指“勉強”!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殼:連同皮殼。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識:知道! 18.答:回答! 19.護:掩飾! 20.短:缺點,短處。 21.席:酒席。譯文
北方有個自從出生就不認識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個人)連角殼一起放進嘴里吃。有的人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再吃。”那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護住自己的短處),說:“我并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熱解毒。”問的人說:“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他回答說:“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塊地沒有呢?”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這是因為他勉強地把不知道的當作知道的。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比喻護其短處 ,強詞奪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裝懂。如果不懂裝懂,就難免露餡出丑。知識是無窮盡的,不要不懂裝懂,否則會貽笑大方。寓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如果強不知以為知,就會鬧出笑話,被人恥笑。世上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而個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虛心潛學,才能得到真知! ≈S刺的生命在于真實。這則小故事不僅在情節構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實,更在于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做法與表現在現實生活中極具普遍性與代表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785468.html
相關閱讀:課文《楊氏之子》的原文意思翻譯解析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昌齡《從軍行》-小學生必背唐詩
《望天門山》閱讀答案
小學生必背古詩?劉禹錫的《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