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萬物趨之。類同者近,類異者遠。
吾學吸引力二月有余,雖尚未應用純熟,卻也用古人經典得幾許見解。然不敢私之,故共享于此。
先道桃園結義,三英初聚,乃因報漢室之志也。又三人以忠義為本,劉備仁慈愛民,關張同有國士之風。曹公志在天下,因其志故,吸引者皆為王佐之才,不似繁縟之人。孫堅與曹公相若,不贅述。
1.此乃道人之志相若,則必相吸引。
群雄討伐董卓之時,其心豈在漢室?因劉關張三人與眾人心意難合,故在初時時常失意。
2.天下之事,眾望所歸者易也。
群雄各欲爭霸,其心非欲討伐董卓,故董卓逃出洛陽。然王允終設連環計殺之。
3.連環計中,主角為貂蟬與呂布,此二人何謂也?性之力也。呂布因異性而生刺董卓之心,乃王允一心殺董卓之故。
且說群雄見火燒洛陽,各欲歸兵,獨曹公欲追董卓。此隱示群雄之中,能貫徹始終追求王霸之路唯曹公爾。江東孫氏因得玉璽,自欲回也,不同其他。
4.三國之勢,乃三家貫徹始終之欲望也,此時便可初見。
群雄逐鹿不言,再論赤壁。赤壁之戰,所體現之吸引力,乃2與4條者為主。
然火燒博望、計算華容之諸葛,不得不提。孔明初出茅廬,關張不服其智,然劉備令從其計,諸將皆疑孔明之時,孔明又命孫乾、簡雍準備筵席。終火燒博望退夏侯,再戰赤壁退曹公。皆準備慶功宴。
5.疑而不為,不如為之,不為絕不可勝,為之方有勝利之機。凡事欲成,先體會其已成之境,孔明擺筵席,便是此理。
專道曹公從赤壁敗走華容,每逢用兵之地,皆大笑周瑜、諸葛無謀少智,此處若有一路伏兵,將如何如何。然曹公每笑,必出伏兵。
6.笑而大聲說出欲望,會發出強力吸引,不論目標如何,已等候多時。此舉可加速目標成真。大笑說出目標,或可凌越信念。
三分天下已定,諸葛孔明屢出祁山無功而反,因其懼晉宣帝也。宣帝乃老謀深算之人,對爭天下信念篤定,故孔明終殞命五丈原。
7.恐懼之力乃最大羈絆。
此次重新寫,加之序號,乃吾從《三國演義》中發現吸引力,如此可見古人智慧之高絕。理寓于事,此大家之法。心中尤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yinli/12624.html
相關閱讀:比神更快樂之前言
向宇宙下訂單 13總結 14每日生活小叮嚀
選擇你的實相
墨菲博士解釋祈禱的力量
關于我的世界的頻率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