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是安東尼羅賓先生從NLP里發展出來的,譯為神經鏈調整(正)術。這一點倒沒有什么奇怪的,假如你用心研究NLP,你也能不斷地發展出各種超級實用的技巧。所以神奇的不是方法,而是能量。東尼先生能把這個方法用得出神入化,并不是這個方法高妙得利害,而是他的能量太強大了,大到可以點石成金。
曾經有近一年的時間,我傾向于用NAC來幫助人和激勵人,不過最近我在觀測自我使用NAC的情景時發現這個方法有一定的副作用。當然你也可以反過來說,不是NAC有什么副作用,是我這個人能量太低。呵呵。這也成立的。
寫這些是因為我最近注意到有一些關于吸引力、成功學和NLP孰優孰劣的爭論。我很懷疑這種爭論是出于惰性的目的――試圖找出一種一勞永逸的理論而施行之;谶@種目的的爭論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正如凡是復雜的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一樣,凡是一勞永逸的理論都不是最好的理論。因此我對這種爭論的認識是不必爭論。
最近有幸看到了一萬杯咖啡網友分享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是你的頭腦在使用你?還是你在使用你的頭腦?”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棒的問題。這本書里提出了兩個很重要的概念,一個是“心智模式”,一個是“意識”。推薦大家認真閱讀。我認為這也是一本具有生死而肉白骨的功力的書。里面提到的“終止心理時間”的論述也是一級棒。讀完這本書,我開始知道,為什么會存有孰優孰劣的爭論了。
NAC也好,成功學的某些部份也好,包括時下所提到的“舒緩之想”也好(我尚未有機緣拜讀紫雨先生的大作,并不了解舒緩之想。我不過是猜測NLP中也有許多方法和技巧可以達到舒緩之想的效果),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試圖通過一種心智模式來引導或處理另一種心智模式,所以,才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因為“心智的特點就是啃問題”,要啃問題,你的心智“需要首先給你制造一個問題。”所以問題出現了,然后問題解決了,然后問題馬上又出現了。你盡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勤奮地走,因為這條路根本就沒有盡頭。
因此――
試圖解決壓力的方法必將經歷壓力;
試圖解決沮喪的方法必將經歷沮喪。
試圖解決痛苦的方法必將經歷痛苦;
試圖解決匱乏的方法必將經歷匱乏;
――無論你使用的方法多么高妙。
那么,如果不想經歷痛苦、匱乏、壓力、沮喪,你的立場應該在哪里?打一開始的時候,你的立場就應該在這些的反面,否則就是立場不對,努力白費。
NAC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在于夸大痛苦、擴大快樂,從而讓人產生動力,這是一種很典型的用心智說服心智的方式,也就是基于“我執”的方式。所謂“我執”,就是我“必須”是,我“應該”是。而事實卻是,我唯一必須是的就是:我“必須”輕松和喜悅。
多年以來,我始終相信一個幻覺,就是我必須要有痛苦才有動力。所以學習、使用NLP的方法,內心變得越來越寧靜協調之后,我反倒偶爾會感到一絲惶恐。我當然也知道激勵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追求型激勵,一種是逃避型激勵,但是,我還是感到了惶恐,因為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痛苦是正常的,對于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這是一個可怕的幻覺。由于這個幻覺,我在“痛苦――快樂――痛苦――快樂”這樣的循環不斷重復,也就一直經歷“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肯定”這樣的無休無止的循環,仿佛終不能跳出,永不得超渡。
我現在才真正明白,其實成功并不需要痛苦,這就是我所謂的NAC的“副作用”。痛苦只是我被我的頭腦使用時所產生的幻相。要活在喜悅中,用好吸引力,只要一個條件就夠了,那就是你發自內心地認為你遭受的痛苦已經足夠多,你再也不需要痛苦這種東西了。
當然,就算對這樣一個長長的幻相,也沒有什么不能放下。因為就算是在幻相里,我同樣得到了成長;因為正是經歷了這樣一個長長的幻相,我最終得到了真相。
因此,如同我由衷地感謝芳酒清歌網友的點醒一樣,我由衷地感謝一萬杯咖啡網友分享了一本很棒的書。“一萬杯咖啡”這個名字簡直豐盛到了奢侈:灑家最多就是一天喝一杯,這家伙簡直在用咖啡洗澡。呵。
以下的東西,可以忽略。
在個人成長的經歷上,我最初接觸到的是陳安之先生的成功學,催眠的方法最初也是從他那里學來的,他的方法里有過很多好東西。雖然他的方法確實讓我產生了不滿足的感覺,但我從不打算指責陳先生。因為我學到,所以我感激。2002年,我開始接觸到NLP,不過此后的2-3年里,我仍以陳先生的成功學為主。因為我讀到的第一本NLP的書是尚致勝先生的《生命金字塔》,這本書寫得很漂亮,不過技巧性稍弱一些?戳,很震撼,但當時不知道怎么用。直到后來公司關門大吉,呆在家哪里也不想去,那時才開始專心地學習NLP。就算現在回首當初,我也得承認,接觸到NLP的那一天,是我人生的一個紀念日。
從2005年開始,我在NLP這門學問里專心地呆了三年。我的確知道它使我處于平靜向上的狀態里,最初這種狀態很好――對于一個內心矛盾了很多年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很可寶貴的狀態,對我而言,簡直已是人間仙境。我在這門學問里并沒有特別地下功夫,對于它給予我的幫助,我已感到心滿意足。
然而從今年2月開始,我發現自己平靜的狀態里面開始有暗流在涌動,這不是NLP的問題,這是由于我對NLP不夠專精――我一直有一個想說但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困惑,那就是我總是解決不好我自己精神層次的問題――而我卻越來越想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我平靜中那股暗流涌動的力量來源。
這個時候,我開始在牛族領域接觸到吸引力法則。我讀到的第一本吸引力的書是超級小亮亮網友發上的《Ask and it is given》,很感謝他的無私分享。其實我看了之后并沒有感到特別的震撼,但對其中Emotional Guidance System和Segment Intending這兩部份的論述看了很多遍,也并沒有開始刻意使用,我當時認為NLP的很多技巧來得更簡潔明快有力,NLP和吸引力法則雖然都是研究人的,但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雖然兩者之間很多共通的東西,但我并不認為吸引力法則能夠包容NLP,我也不認為有這個必要。
我并沒有立即掉進喜悅里。真正完全掉進喜悅里是因為發生了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發生之后,我的過去和未來好象消失了,我是說,好象過去曾發生過的痛苦和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憂慮消失了。這種感覺不好描述:我好象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它們存在于我頭腦的某個位置,但它們卻不再引發我的情緒。
第一件事情,是看了一萬杯咖啡網友發上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是你的頭腦在使用你?還是你在使用你的頭腦?”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棒的問題,一下子就讓我心底涌動的暗流浮出水面了。第二件事情是芳酒清歌網友點醒我的:“你的問題在于你不相信宇宙,不相信吸引力。”
從NLP到吸引力再到《當下的力量》,從憂思難忘到滿心喜悅,無懼無憂,我走過了一段長長的鐘表時間,實再不能算是很有悟性,不過至少我算得上是非常幸運。也許,方法沒有孰優孰劣,只看個人適不適合。有些完全不懂NLP的人用吸引力法則用得很純凈;而用NLP用得很專精的人同樣也取得強大的效果。
其實,所謂宇宙就是大我,所謂大我就是當下,所謂當下就是大我,所謂大我,就是宇宙。所以爭論就是不必爭論。因為NLP是對的,吸引力是對的,因為“我是對的,我的世界就是對的。”只是簡單地相信:信自己,信宇宙,信最終的結果,信吸引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yinli/14338.html
相關閱讀:選擇你的實相
墨菲博士解釋祈禱的力量
向宇宙下訂單 13總結 14每日生活小叮嚀
比神更快樂之前言
關于我的世界的頻率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