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常激活的想法擁有很大的創造力和吸引力,它會成為主導你整個人的信念,成為你整個人振動的中心點!
因為你的本體是精神、是思想、是意識,所以你的中心點不是你的肉身,而是你的意念!
你常常怎么想就會常常怎么創造,你常常怎么創造就會怎么常常經驗。你常常怎么吸引就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常態。所以你最常激活的想法就是你的振中心,你的振中心就是你的吸引點!
成功者有成功者的振中心,失敗者有失敗者的吸引點。
所以你會發現:成功者和失敗者處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常態。成功者處在積極亢奮的情緒常態,而失敗者處在消極低潮的情緒常態。
人們以為,成功者正是因為他們成功了,所以他們才會有積極亢奮的情緒常態;失敗者正是因為他們失敗了,所以他們才會有消極低潮的情緒常態!
其實這就是本末倒置,倒果為因了!因為思想先于行動,能量先于物質,一切的顯化都遵循【意念造形——能量澆鑄——物質填充】的先后次序。所以,一個人不是因為成功了才擁有成功的思想,而是擁有了成功的思想所以才成功。
你的第一聯想就是你的振中心,你的振中心就是你的第一聯想。所以,改變了你的第一聯想,你的振中心和吸引點都會跟著改變,命運從此也就不一樣了! 喜悅是你內的最高追求
一切形式的追求,其背后的本質追求其實都是喜悅的追求!
一樣東西你會想要得到它,不管是一個人、一件事,還是一樣物,都是因為你相信得到之后感覺會更好。
注意,你經驗到你要的東西之前,是否感覺一定會更好,你無法確定,你只是這樣相信!
任何的目標,只是一個召喚源能流經你的焦點。你會發現,即使你要的東西顯化之前,當你一想到你要的那一面,你在當下已經預支了擁有的喜悅。
在物質的層面上你還沒有擁有它,但是在精神的層面上你已經在享用它!
由此可見,重點不在于目標本身,重點在于流經的源能,因為想象本身就足以令人喜悅,顯化的時候只是進一步放大與強化這種喜悅!
這就是為什么說,物質只是精神的增強體驗版,因為物質層面的體驗,總是放大與強化原有的精神層面的感覺體驗!
生命就是源能生生不息的流轉。一切追求的本質追求都是喜悅的追求!
喜悅來自于聚焦所要,喜悅的感覺來自源能流經你,喜悅來自放任流入!
有些東西,你得到之前會以為得到的時候會很喜悅,乃至你真的到手的時候,你才覺得不外如是!
一切你要的東西,得到之后再也給不到你得到之前期待的喜悅!
一切你要的東西,得到之后你會繼續要其他的。因為每當一個愿望得到滿足,你的視角就站在新的據高點,你就會又再總結出新的心愿!
所以,有一天的時候你會突然領悟到:生命的重心不在于得到所要,因為你永遠會有新的所要,這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生命的重心在于:享受愿望升起的時候,在你心中的醞釀與冒泡。
感受愿望在心中冒泡,同時確切地知道,在這個心想事成的宇宙里,自己不可避免地會得到所要。這種愿望升起的時候引發的張力,然后又對其實現毫不懷疑的感覺,真好!
終極的喜悅來自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來自于:我是如此的對源能上癮,以至于我自主選擇我的意識焦點,投放在令我喜悅的地方,而不需要特定的條件來成全!
對源能上癮的原因是:感覺很好。沒有什么比宇宙源能流經你感覺更好!每當一個愿望升起,你就召喚源能流經你。如果你能夠放任自流,沒有什么比這更美好的事了!
凡事都有兩面,凡想都有兩念。
只要你每一次都選擇聚焦在你要的那一面和讓你越想越爽的那一念,你的人生根本就沒有輸的余地。因為不管后來你是否得到你要的東西,你都已經先得到了你要的歡喜!
跟著喜悅的感覺走,跟著舒緩的想法走,你的人生就會越來越好,漸入佳境!
空歡喜并不存在 其實并沒有空歡喜這回事。如果喜悅是你的最高追求、第一追求,則一切你所想要得到的東西,都只是因為你相信,擁有了它能夠讓你活得更好。你可以選擇,在你要的東西顯化之后才開始喜悅,或者在顯化之前,就從你的想象中,預支這份喜悅!
因此你要的任何東西,在它顯化成形之前,你都可以提早在意念的層面得到滿足。即使最后你要的東西沒有在你預期的時間內實現,你也提前擁有了享用它的喜悅!
所以,如果歡喜是你的最高追求,不管物質實相是否在你預期的時限內到來,擁有的喜悅都已經是你的了——在你【感覺做到好像是】的那一刻!
你想過的都沒有白費,你投射過的也不會浪費。你投射過的不會浪費,因為只要你保持那種磁場,場在形不滅,遲早都是會顯化的。一切的目標只是幫助啟動喜悅的工具。目標的實現與否是其次,過程的喜悅滿滿才是首要的。就算目標沒有實現,過程喜悅就沒有吃虧,因為喜悅是不會吃虧的!人生沒有空歡喜,一切歡喜過的時光都是賺到了。你可以為結果而做,也可以為喜悅而做!
結果是不可避免的,是自成的 跟著喜悅走,結果自然成!
至于那是你要的結果還是你不要的結果,取決于你聚焦的總傾向,而非你行動的指向
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不是我事先預支喜悅,事后卻沒有得到自己所要的結果時,那先前的喜悅就叫做空歡喜,變得完全沒有意義,和不值得體驗?
喜悅是一種工具還是一個目的?
你能夠把喜悅本身當作一種目的,懷著滿滿的喜悅去享受整個過程,你就是處在創造的最當佳狀態!因為當你處在喜悅的時候,你就是處在最高的頻率狀態的時候,你有最小的阻力,最大的引力,一切你要的都會用最短的時間向你移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你能夠恒常保持在喜悅的超然狀態,不輕易為外境動搖你的情緒,你就保持了一種很穩定的吸引狀態!
在造物顯化之前,你就保持喜悅的狀態,則即使造物這次不來,下次還會再來;下次不來,后次還是會來!
場在形不滅,場易形必隨。如果因為一時的不如意,一時得不到自己要的東西而懷憂喪志,則你連翻身回本的機會都失去了!
空歡喜不空,投射過的都不會浪費,因為場在形不滅!
放任定律是什么 放任定律說:你必須與你所要的合一,你才能夠得到你所要的!
換句話說,你的振動頻率,必須對上你所要的東西的振動頻率,在頻率上你跟你所要的合一了,在物質的層面上你才能夠跟你所要的合一,也就是得到! ∥烧f:同頻共振同質相吸。創造定律說:你會得到你所持續聚焦的東西。所以如果你聚焦在病情,你卻想要恢復健康,這是辦不到的。如果你聚焦在貧窮,卻想要吸引財富,這是辦不到的。如果你聚焦在被人歧視,但是卻想要被人公平對待,這是辦不到的。如果你聚焦在目前的處境,卻想要實現心目中向往的愿景,這是辦不到的。宇宙的使命是成全,愿景是如你所愿。宇宙是有求必應的,你要的都已經給你,但是為什么你卻沒有得到?給,是給你了,但是合一??你合一了嗎?如果你想要收聽FM988的電臺,卻把頻率調到FM108去,你又怎會接收到呢?你的信念和意愿必須合一,你的焦點必須鎖定所要而非所是,你必須講你要的未來而不是你不要的過去,你必須放手由它!因為,如果你不放手,宇宙又如何接手呢?
放任你不要的,才能領受你所要的
吸引定律是還歸己身的定律,也就是說,吸引定律的作用力是把同頻同質的人事物時空往自己的身上堆。吸引定律是一種往內拉的作用力,而不是往外推的作用力!
從表面上看起來,你我他各自有著自己的身體,截然分明,互不相亂。有人摑了你一掌,我不會覺得痛;有人中了我一拳,你不會覺得疼。你是你,我是我,我不會代你受苦,你不會替我受罪;思想各有主宰,身體各奔西東。
也因為這樣,當人們開始學習自然法則的時候,會對很多東西覺得匪夷所思,因為表面上看起來是這個樣子的,實際上卻不是這個樣子!
你是否知道,你看不過眼什么,你就吸引什么? 因為當你看不過眼什么,你就會常常聚焦在你看不過眼的這件事情上。你會常常想、常常講,甚至常常尋求志同道合的人對之加以批判。
當你的批判性越強,你就越容易把這種事情吸引到自己的身上。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發生在你不認識的人身上,后來是你身邊的人身上,到最后竟然發生在你自己的身上!
你很憤怒,以至于都忘了問:為什么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你以為“既然這件事發生過在別人身上,那就有同等的機會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有什么好奇怪的?正是這件事情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所以我們更加要發揮團結的力量,糾眾對抗!”
你不知道的是:你錯了!每一件事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機率都不一樣。誰去注意它、誰去激活它,誰就去經驗它!
這就是為什么,喜歡伸張正義的人會常常給自己惹麻煩。這是因為,本來這件事情是別人自己吸引回來的,他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覺得這樣是不對的、不應該的、不可以的、不容許的,于是他打抱不平,參與控訴!
但是,當他這樣做的時候,他就把一些本來跟自己無關,并且自己不想要的經驗,納入了自己的磁場。你的注意是你的邀請,當你對一些事件高度關注,你就是邀請了那些事件來到你的身邊,進入你的經驗,成為你的實相!
一個是非觀越強的人,批判性就越強。批判性越強,就越容易對很多別人的事情看不過眼。對別人越容易看不過眼,就越容易聚焦在自己不要的事件。越容易聚焦在自己不要的事件,就越容易吸引來自己不要的經驗!
所以,如果你越雞婆,你的磁場就越混亂。這件事情你看不過眼,于是你想一想;那件事情你又看不過眼,于是你又想一想。這樣一路想下來,吸引定律使你的意念叢越想越大,于是其創造力也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發生在別人身上不正義的事件,也成了你自己的經驗!你還以為自己一早出來主持公道是對的,這下不就發生在自己的頭上了嗎?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你拷貝了別人的事件到你自己的磁場,你就是復制了別人的經驗到你的實相!于是,別人的實相也成了你的實相,少數個案到社會現象,就是通過這個原理而得到擴散。
從吸引定律的角度來看,宇宙里沒有受害者。因為施害者與受害者只有處在同一個頻道,他們才有機會在某個時空點相遇,并且當時的場景與劇情都對“造案“有利,否則的話是無法成事的!
所以,只有當你放任別人創造他自己的經驗,學著不再看不過眼,
你才能夠全然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進行抽離,挪到你要的方面去。放任別人就是放任自己。如果你無法放任別人做他自己要做,你卻不讓自己做的事,你就 無法放任自己自由地調走你對他的注意。當你無法放任自己將對他的注意力調離,你就會繼續與這個人的這個部分達到共振和鳴。你不但會吸引這個人更常這樣對你,你也會吸引到更多同頻同質的事件找上你!
每一個人都創造他自己的實相,所以當你越能保持純凈的自私,閑事少管,你就越能夠自在地創造來你要的實相。你越能夠放任,你就越少對抗;你越少對抗,你不要的就越快消散。你抗拒的將會對峙,你放任的將會消失。你持續聚焦的都會持續擴大,你藐視不理的將會日漸萎縮。放任別人做他自己,你才能夠放任自己做你自己。放任別人過他要過的生活,你才能夠放任自己過你要過的生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yinli/8786.html
相關閱讀:向宇宙下訂單 13總結 14每日生活小叮嚀
比神更快樂之前言
選擇你的實相
墨菲博士解釋祈禱的力量
關于我的世界的頻率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