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九旬的弗朗西斯•赫塞爾本(Frances Hesselbein)是一個活著的傳奇。
她在1976年至2000年間擔任美國女童子軍CEO,把這個搖搖欲墜的組織建成了美國最成功的組織之一。其后,她成為德魯克非營利管理基金會(領導與領導研究會前身)的CEO,后來擔任董事會主席至今,同時在多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擔任董事,致力于提高社會部門、企業和軍隊管理者的領導力,在美國的管理者心中享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被德魯克稱為“可以管理美國任何一家公司”的她,對領導力有獨到的見解和實踐。她認為,領導事關“如何做人”,而不是 “如何做事”,因此一個領導者必須有高尚的價值觀,并且只有在自己的內心才能找到“身先士卒”的勇氣。換句話說,一個人的領導力源自他的內心。
她認為,雖然我們把生命當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如何做事,然后教別人如何把事情做好,但是最終決定績效、決定結果的因素,是品格和性格。因此,領導力的來源是領導者的品格、性格和價值觀。領導者應該言出必行,從不違背諾言;要尊重每一個人;要樹立“活著就是為了服務社會”的觀念。
正因為領導力最終來源于一個人的品格,因此她認為領導力的培養應該從5歲開始,那是人們開始樹立價值觀的年紀。我們必須考慮清楚讓孩子們接觸什么樣的價值觀、什么樣的愿景、什么樣的希望,并且讓他們學習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成為那樣一個人。
她非常贊同德魯克關于“知識工作者”的論斷,認為層級制已經喪失生命力,一個組織的CEO不應該高踞金字塔的頂端,而應該是居于一系列同心圓的中心,因為“那才適合‘工具箱裝在腦袋里的’知識工作者”。她靠“展現自我”來領導,無論是在女童子軍,還是在領導與領導研究會,她都是用價值觀、道德規范、使命、品行和性格去吸引和感召眾人。
她推崇并踐行德魯克的思想——領導者的任務不是提供能量,而是釋放能量。因此,我們要學會彼此尊重,尊重每一名員工,為他們提供機會,幫助大家為建設一個更加健康的社會做出貢獻,并且學會關愛所有的人。
她指出,許多領導者之所以仍然固守已經喪失生命力的層級制,那是因為他們缺少勇氣——身先士卒的勇氣。這里的勇氣,來自于領導者的內心,來自于得到組織認同的愿景和價值觀。
她認為使命是一個組織必不可少的,而且使命宣言必須簡短、有力、讓人敬從,但它不能只是掛在墻上,而是必須讓每一位董事和每一位員工都了然在胸,并為了使命的實現而努力。
“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她至今孜孜不倦的追求,她與德魯克一樣對非營利組織寄托了莫大的希望,認為“有能力挽救民主的,不是政府,也不是私營部門,而是非營利部門”。不過她也指出,無論是在哪里,除非政府和企業把非營利組織當作平等的合作伙伴,否則非營利組織就永遠不可能取得應有的成效——也只有那樣,所有三個部門才能取得本來可以取得的成效。
社會部門的發展程度,不僅跟這個社會的富足程度密切相關,而且跟這個社會的健康程度密切相關。社會部門要成為政府和企業的平等合作伙伴,只能用實際工作來證明自己的成效,通過服務他人來贏得認可。社會部門如果成為平等的合作伙伴,一個國家以及這個國家的政府效率就會變得更高。
訪談中,她還就如何帶領一個組織完成轉型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卓越而且長壽的組織分享了她的經驗和洞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yinli/8927.html
相關閱讀:向宇宙下訂單 13總結 14每日生活小叮嚀
墨菲博士解釋祈禱的力量
比神更快樂之前言
關于我的世界的頻率相關性
選擇你的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