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一個這樣的見解:“對于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痹囼炐睦淼难芯勘砻,一個人一分鐘到一分半鐘可以記憶一塊信息,大約每一門學科有伍萬塊信息,如果一分鐘記憶一塊,伍萬塊大約需要833個小時,以星期學習40個小時計算,要掌握一門學科大約需要近六個月。為了更形象的說明這一論述,我們把學習方法比作一把錐子,知識的專一性象椎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錐子的作用力,時間的連續性則是不停頓的使錐子向前鉆進。又好比燒一壺開水,如果斷斷續續地燒,一萬斤柴也燒不開,如果連續燒,十斤柴就可以了。
對我們農廣校的學員來說,由于是業余學習 學習計劃,學習的時間比較寶貴,因此,在運用錐形學習法時,應在時間比較寬裕的農閑季節,集中強化學習本學期的一門課,爭取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或精通這門學科,從而避免了斷斷續續的學習所引起的重復學習和復習負擔,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螺旋上升學習法
螺旋上升學習法是用一系列的循環知識單元,來代替平鋪直敘的知識積累和闡述,每一循環都比上一個循環更高一層,更進一步。
這種學習法的思路是:第一步是以某一學科的某個基本概念、公式、某個實驗現象或某個疑難問題為中心,首先通過查找有關學習材料,學習、掌握與中心內容有關的基本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達到了學習的目的,這樣就完成了第一個循環。在第一循環里,在理解和掌握了某個基本概念、公式、某個實驗現象或某個疑難問題的同時,一定會遇到新的概念和問題,再以此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循環,進一步學習新知識,進一步開拓視野。這種學習法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循環,不但學習了新知識,也培養了自己的查閱書刊文獻,有效利用資料的能力。
三、群體學習法
群體學習法的主要形式是根據興趣和愛好按自由組合,自愿進退的原則,成立各種學習小組。這種學習法有很多優點,首先是,由于是興趣相近,學習小組自愿組成,各成員之間不存在被迫感,故有比較高的積極性。第二是知識經過視聽和輔導老師的講解以后,再通過學習小組討論和辯論的強化,更容易理解、記憶和運用。第三是群體學習法運用了大家的鑒別力,不同的見解互相激發,易于使個人的思維保持積極主動狀態,便于消除個人的思維定勢,有利于成員調整思路,少走彎路。第四,群體學習有利于學員享受到自己給別人講解知識的喜悅,有助于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建立學習小組,剛開始時,人數上以3到7人為宜,因為初期,人太多會使討論離題。人員構成上,應有2到3個知識面較寬、有組織才能的骨干,由他們把握大的討論方向,定出學習討論的主題。具體討論的形式可以是各個成員先介紹近期學的知識,提出運用這些知識的成熟和不成熟的想法,其他人就這個問題進行補充、評議和歸納。
四、快速學習法
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件難記的事情和一道難題,若是你有意識地向別人講述幾遍,就能大大的加深印象,宜于記住或理出頭緒。這就是快速學習法的原理。運用快速學習法的程序是:首先是把教材分成幾個部分,然后選其中的一部分,動員自己的所有潛在知識,進行一次“自我講授”。講完后,打開書本,進行第一次閱讀,并在講錯的地方作上記號。通過第一次講授不足之處會“躍然紙上”。然后你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編制一張“目錄一覽表”,對照它在進行第二次自我講授。這一次比上一次會更完善、更豐富,許多模糊之處也會漸漸的清晰起來,再接著,第二次精讀教材,這次閱讀所獲得的知識、感受會象閃光的亮點一樣永遠記在心中。你也可以進行第三、第四次自我講授,一般來說,經過3到5次的自我講授和閱讀,你就可以熟練的掌握這一章節了。接下來學習其他的章節。最后在把這幾個部分都連接起來總地進行幾遍自我講授。
五、循環學習法
學習成效與記憶能力有關,不同人的記憶能力有差異,但除了極少數存在智力缺陷的人外,差異不是很大。若是我們能合理的安排學習和復習時間,是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的。循環學習法就是一種提高記憶力的一種方法。
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用無意義的音節為材料進行了記憶保持程度的試驗。試驗的結果是:一小時后,受試者對他所記憶的材料僅僅保持40%左右,第二天,保持僅三分之一,到第六天下降到25%。可見人的遺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規律,及時復習是對付遺忘的有效手段。循環學習法就是以上述原理為基礎的學習方法。
循環學習法的具體方法是:在學習某門課的過程中,采取學習——復習——再復習的方法。即學習某一內容后,花少量的時間進行一次復習,接著學習下一部分內容,結束后再進行一次復習,如此下去,直到學完全部內容。
例如,某課一共有4章:第一章四節,第二、三、四章均有三節,若將每兩節作為一個單元,其步驟是:
1.初學和復習第一章第一、二節。
2.初學和復習第一章第三、四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36146.html
相關閱讀:論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策略
想象力是認識的翅膀
提高學習效率的經驗
想象力的培養
7技巧提高你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