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班年級組搭建區域案例:用心觀察 靜待花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區域活動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案例背景:
  大班孩子是搭建技能已經形成的階段,他們能夠根據主題內容,在兩人或多人合作的基礎上完成一件作品。在搭建的過程中,運用搭建技能,運用多種輔助材料創造性地進行搭建,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操作。那么面對搭建內容,如何引導幼兒綜合運用搭建技能,創造性的進行搭建呢?
  環境材料:
  搭建初期,孩子們運用最基本的搭建材料來進行搭建技能的訓練。如:塑料積木、木質積木。隨著搭建不斷地推進,又添加了一些輔助材料,如:紙箱、鞋盒等。
  環境的布置也是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由原來的堆放到讓孩子們分類整理。通過分類整理,集體評價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孩子們搭建的積極性,因為集體整理和評價方式減少了孩子們整理的壓力,也給搭建的小朋友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
  案例實錄:
  案例一:最初的凌亂
  最初的搭建區環境是比較簡陋的。表現為搭建的材料比
  較少,只有小塊的木頭積木、中等的泡沫積木和塑料拼插的積木,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材料是用收納盒裝著的,這樣一來,多個收納盒堆放在一起,顯得比較亂。不但材料不豐富,擺放的效果卻是很差的。隨著孩子們搭建技術的提高,我給他們增加了一些大型的輔助材料如:大型的紙箱、鞋盒、泡沫做的樹等。所以搭建區看起來非常凌亂。
  思考與分析:
  1.原因:收納盒太多,占據了空間,而且每個盒子里的積木多少不一,所以顯得非常的亂。
  2.改進措施:用兩個分層的櫥子把木頭積木、泡沫積木
  分開,分別按照形狀擺放。為了讓孩子們能更高效率的收區域,我把整理好地積木用圖片的方式貼在任務板上,解決了積木擺放亂的問題。經過跟我們班的老師們商量,把塑料積木的收納盒也分層放到櫥子上,大型的紙箱、鞋盒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壘高,這樣不僅解決了材料的存放問題,還讓搭建區看起來更加整齊。
  案例二:積木不夠了,怎么辦?
  今天,恩希搭建了一個立交橋。
  師:“恩希,你搭建的是立交橋嗎?怎么搭建起來的?還挺好看的呢!”恩希是個平常不愛表達的孩子,我試圖讓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
  恩希:“我下面用圓柱體當橋墩,上面用長木板當橋面,就搭成了,我的立交橋什么樣的車都能走!”他很神氣的介紹著。
  這時,文一?對他的作品提出質疑:“恩希,你的立交橋有問題,走到這里就斷開了!”恩希聽了,沒有說話,我想知道恩希為什么會斷開呢?
  “因為材料不夠了,沒有圓柱了!倍飨=忉尩。
  哦,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材料不夠用了,我非常想知道其他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樣,于是,我拋出了一個問題:“材料不夠了,怎么辦呢?”
  這時文一?拿了一個長木板,搭在了斷面上,使得斷面經過斜坡與地面連接了起來,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恩?吹搅⒔粯蜃兊酶暾,高興地手舞足蹈。
  思考與分析:
  1.原因:恩希出現了材料不夠的狀況,我意識到,我投放的材料不夠豐富,應該投放一些稍微大型的輔助材料。當材料不夠時,有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解決,說明搭建技能還需要老師引導著運用。
  2.改進措施:
  我增加了一些大型的輔助材料,如紙箱、鞋盒、可比克桶等。
  我經常在搭建區帶領孩子一起進行搭建技能的訓練。把主題和區域相結合,根據主題來搭建。如:搭建小動物的家、飛機、長城、天安門、馬路等。
  3.呈現的效果: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操作,孩子們會自己不斷地調整搭建的方法,也特別注重細節。有的小朋友為了能搭好一個小地方,能十幾分鐘的時間專注于那一個工作,不斷失敗,不厭其煩的嘗試。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耐心,也能提高孩子們的專注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到了這個階段,們在熟練利用技能搭建的基礎上,能讓作品變得更美觀,更具有個性,最重要的是樹立了自己的自信心。
  案例總結:
  參加搭建區有將近一年的時間了,通過自己對搭建區幼
  兒的觀察,我認為對于開始有自我意識的大班幼兒來說,教師可以完全放手,通過一些活動讓他們自然地找到自己在“團體項目”中的位置,給予幼兒自然的學習環境。在這一年中,經過教研,經過閱讀相關的材料,跟孩子們一同探索,一同成長。讓每個孩子愛合作、樂游戲、愿分享。讓我們俯下身來,用心觀察,靜待花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118719.html

相關閱讀:大班戶外活動揪尾巴教學設計
手腦跳跳 托班活動 計劃總結
小小玩具秤(大班區域)
大班上學期角色游戲計劃
大班主題區域活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