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水溶解》2篇
活動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小米、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活動引入主題。
1、 玩游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 幼兒品嘗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提問:為什么有些小朋友的水是甜的有些小朋友的水是咸的?
3、小朋友說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看看糖和鹽到底去哪里了。
4、老師示范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 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教: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 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并記錄。
3、 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并記錄實驗及發現。
教: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4、 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制作飲料。
教: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里會變成什么呢?
幼兒動手做飲料。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中班科學活動《水的溶解》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設計意圖:
水,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他們能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但沒有經過梳理與指導,無法形成一些系統的知識。但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系統理論知識較難明白,只有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才能印象深刻!缎戮V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
新《綱要》中提到,要讓幼兒從生活中感受到事物的關系,并體驗到科學探究活動的有趣。幼兒園的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而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探索的對象。根據認知領域的目標,幼兒園新《綱要》的理念,以及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年齡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將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3、活動重、難點:
中班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為這次活動的開展鋪墊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對水特性的了解,而且記錄活動在中班剛剛實施,大部分幼兒不能正確的使用記錄表,基于以上原因將活動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1)、重點: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題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同時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蔽易隽巳缦聹蕚洌
(1)、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小米、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二、說活動流程:
科學是嚴謹的,如何引導幼兒一步步由表到里,由外淺至深化是本活動著重考慮的問題。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我首先以情境化游戲活動“做客”引入主題,老師以主人身份對小客人們說:請進請進,歡迎小客人來我家做客。然后開始忙著招呼小客人,讓他們像客人一樣圍坐在教師特意準備好的“沙發上”上,倒水請他們喝。這種溫馨的生活化角色游戲充分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能全身心的融入在活動中。當孩子們開始喝水的時候會驚奇的發現自己水杯里水的味道是不一樣的,為什么會有甜的水和咸的水呢,孩子們在這氛圍中能自發展開討論,大家你言我一語,有的說水是甜的是因為里面有糖,有的則說水是咸的是因為里面放了鹽……最后他們將目光集向了我:老師,你說對不對!我連忙點頭稱是:你們的味覺都非常的靈,一下子就償出來了。緊接著,我拋出問題:“可是糖和鹽怎么看不見,他們去哪里了?”對啊,它們在哪呢?孩子們開始思索了,活動的核心問題也開始呈現出來了,有的說糖在水里會不見的,有的孩子非常激動的告訴大家:它們在水了化了?粗⒆觽冋f的頭頭是道,但沒有明確的答案,于是我提出建議:讓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糖和鹽到底去哪里了。使孩子們明白實驗可以證明自己的假想。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紤]到中班孩子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缺乏獨立解決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師的示范演示還是必不可少的。當孩子在觀察教師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教師的示范記錄能幫助孩子知道如何正確的記錄,為接下來自己動手操作實驗鋪墊了良好的基礎。那么,除了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這個問題擴展了幼兒的思維,他們運用已有經驗結合剛才所獲得的知識,紛紛說出自己的見解。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并記錄。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融解還是不溶解一目了然,還為后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笆遣皇沁@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并記錄實驗及發現,在實驗結束后由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這個環節的分組實驗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動:在這里,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并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制作飲料: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里會變成什么呢?并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發現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讓孩子在持續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對探索的熱忱!
三、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2、演示法:對于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并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了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四、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觀察法:
1、實驗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物體溶解的秘密。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131273.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靜電哪里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雞寶寶的成長
中班科學教案:光明的使者
綜合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中班科學活動:種子娃娃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