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班科學《認識半圓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班科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認為應該扎扎實實地上好常態課,上出常態課的精彩。怎樣才能上好常態課呢?我認為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要做到這一點,我還有待提高,F結合執教的中班科學領域“認識半圓形”教學實踐進行對比與反思,希望自己在不斷嘗試、不斷反思、不斷探討的過程中成長。
  第一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半圓形,初步感知半圓形的特征。
  2.發現半圓形與圓形的區別和聯系。
  3.培養幼兒對圖形操作活動感興趣。
  活動重點及難點
  重點:能辨認半圓形。
  難點:感受半圓形的特征并通過聯想能用2個以上的半圓形拼出各種物體。
  活動準備
  半圓形、圓形以及其他幼兒已認識的圖形。
  一、 開始部分
  游戲:切西瓜。用“切西瓜”的游戲來讓幼兒感受圓形到半圓形的分開過程。
  【本環節由于“切”的環節不明顯,所以導致孩子沒能感受到圓形到半圓形的分開過程!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房子,認識半圓形,了解圓形變半圓形的過程,是從中間進行平分。
  2.鞏固認識半圓形。
  【本環節由于教具準備不充分,在展示圓形變半圓形時過于籠統。雖然運用觸摸法讓每個孩子都去拿一個半圓形讓他來摸一摸感知半圓形的特征。但由于沒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此環節過于簡單,孩子的積極主動性沒有體現出來!
  3.半圓形的拼搭 。
  4.半圓形的聯想。
  【圖形的拼搭和聯想幼兒很感興趣,也很積極。但此環節沒有面向全體只讓部分孩子嘗試拼搭和聯想,過于小學化。給孩子探索的時間不充裕,而且在進行拼搭時一次呈現給孩子的圖形太多,難度較大,也沒能充分調動所有孩子的積極主動性。】
  三、分組活動
  1.為幼兒提供不同材料感受圓形與半圓形,交代規則后,幼兒分組活動。
  2.成果展示。找個別完成任務的孩子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作品。
  【本環節雖然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小組活動,但缺乏自主性。應讓孩子自由選擇材料,主動探索每種材料如何玩。,最后點評時應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示作品的平臺!
  四、交流小結
  讓孩子和老師來重新回顧一下今天所學習的圖形,最后讓孩子延伸到家里去。到家里找找還有沒有半圓形。
  【第一次活動后反思】
  存在的問題:
  1.導入環節“切西瓜”的游戲的目標性不明顯,孩子玩游戲興趣不高。教學環節設計沒有為目標服務,目標確立有待調整。
  2.認識半圓形時為幼兒所呈現的房子作用不大,在圓形門的運用上沒能讓幼兒很直觀的感受到圓形的一半就是半圓形。
  3.鞏固認識半圓形時運用的觸摸法過于簡單,中班下學期的幼兒用感官觀察即可。
  4.由于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幼兒操作的教具少,導致在圖形的拼搭和聯想的環節時沒給幼兒探索的時間,難度較大,過于小學化。
  5.分組活動時對幼兒控制的太嚴,沒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
  6.教師情緒沒有帶動性,沒有真正融入到孩子中間。做總結時,應考慮幼兒情緒的需要,盡量展示的隆重一下。教師評價語簡單敷衍,沒有針對性。
  思考
  1.改變教育理念,遵循“教師為主導,孩子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幼兒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關健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2.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讀懂幼兒,及時的給予具體的評價。
  3.活動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中做到語言簡練,沒有“廢話”。
  第二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半圓形的特征。
  2.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發現半圓形與圓形的區別和聯系,體驗探索的樂趣。
  3.在“圖形快樂拼”游戲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重點及難點
  重點:進一步了解半圓形的特征。
  難點:發現圓形與半圓形的區別與聯系。
  活動準備
  1.半圓形、圓形以及其他幼兒已認識的圖形。
  2.灰太狼及城堡圖片。
  3.剪刀若干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
  (灰太狼)
  師:哦,你們都認識灰太狼。灰太狼要請小朋友們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啦。
  【此環節運用情境創設法,由神秘禮物“灰太狼”引出城堡,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情緒得到了調動,為很好的開展活動打下基礎!
  二、基本部分
  (一)由城堡引出圓形和半圓形。
  (二)幼兒嘗試把圓形變成半圓形。
  (三)請幼兒交流如何讓圓形變成半圓形,并集體進行驗證。
  教師小結:半圓形就是整圓的一半,兩個同樣大小的半圓形合起來就是一個整圓。
  【此環節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兒借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通過幼兒自主的嘗試想方法把圓形變成半圓形,大部分幼兒能隨手把圓形剪成半圓形。待他們自主的嘗試過后,請能力強的幼兒交流總結。待他們發現特征后,在老師的啟發下,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 圖形快樂拼
  1. 教師出示用圖形拼成的完整畫面圖一幅,請幼兒觀察這些物體用了哪些圖形拼成?哪些物體的拼成里有半圓形?
  2. 提問幼兒可以用哪些圖形拼畫面上沒有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3. 請幼兒自主與同伴用各種形狀進行合作創意粘貼。
  4. 幼兒互評同伴之間的作品。
  【借助圖形快樂拼,給幼兒一個全面的認識各種圖形的平臺,并能利用各種圖形演變成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物體。在孩子拼擺過程中,我發現了他們拼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頂等。幼兒從動手中與圖形們做“游戲”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動手創造能力!
  三 、交流小結
  【第二次的反思】
  本次活動在認識半圓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圓形給幼兒認識,讓他們明白,半圓形和圓形的演變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的。待他們知道了這一點,為下面的認識過程做了相應的鋪墊。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為主線,在認識半圓形特征時,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兒借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自主的嘗試想方法把圓形變成半圓形。在“圖形快樂拼”游戲時,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圖形的玩法,給幼兒探索的時間。直到活動結束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而不拘謹。
  【兩次執教后的感悟】
  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在第二次活動時特別注重幼兒自主操作的指導。其實準備東西倒不難,最難得莫過于去引導孩子。我每次總會害怕去提問、害怕出錯,還好第二次較第一次有所進步,但我感覺需要完善的環節還有很多。一節好課,不僅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關,也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密不可分,需要教師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下工夫。所以我感覺想上好一節常態課還需要從小處著手多看、多學習、多實踐、多變化。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之路,將是永無止境而又艱難曲折的,但我相信通過自己日積月累的學習,并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實踐,相信自己的課會越上越好,努力關注每一次活動的小處,在教學上繼續積累更多活動中的小處,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加成熟,上好每一節常態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140733.html

相關閱讀:綜合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靜電哪里來》
中班科學教案:光明的使者
中班科學活動:種子娃娃有辦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雞寶寶的成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