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班科學案例:積木變變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班科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班科學案例:積木變變變
設計思路:

在班級的區角里我設置了“建構區”,里面放置了大小不一的積木,孩子們常常在一起拼拼搭搭,有時候積木會變成城堡,有時候積木又變成了大橋……….一天孩子們因為對這些大大小小的插孔產生了興趣,不停地來追問我一些問題,于是我想到生成這一節科學探究活動,讓孩子們在一次次操作中發現積木連接方式不同帶來的變化,從而培養孩子們自主探究、發現總結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積木連接方式不同產生的變化。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動準備:

積木每人5塊、蛇寶寶動態視頻。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自由拼搭積木。

你把積木拼搭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拼搭的?

(分析:本環節讓幼兒自由搭建,感受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體驗積木的多變,為下面的活動做鋪墊。)

二、游戲活動:積木變變變

1、變成一條蛇寶寶。

游戲規則:幼兒將手中的5塊積木獨立進行連接,變成一條身體連接在一起的蛇寶寶。

(分析:本環節讓幼兒用僅有的5塊積木自由搭建,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蛇寶寶,引發搭建的興趣和熱情。)

2、變成一條長長的蛇寶寶。

(1)、幼兒4人一組嘗試將積木連成一條長長的蛇寶寶。

交流:你是怎樣把積木連接在一起,變成長長的蛇寶寶?

(分析:本環節引導幼兒在操作構建中,通過比較發現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蛇寶寶變得更長的秘密。)

(2)、小結:積木連接的孔越少,蛇寶寶就越長。

3、變成會動的蛇寶寶。

(1)、觀看視頻,發現蛇是會“扭動”的。

(2)、幼兒分組操作,嘗試連接積木的不同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讓蛇寶寶動起來的?

(分析:本環節幼兒嘗試用硬硬的積木構建一條會“扭動”的蛇寶寶,進一步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嘗試,尋找出能讓蛇寶寶會“扭動”的連接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3)、總結:兩塊積木只要連接一個孔,蛇寶寶就可以扭動了。

三、幼兒相互交流積木的奇妙變化。

四、收拾整理積木。

活動反思:

從活動的實施過程來看,我發現孩子的興趣很濃,這可能來源于兩點:

一、活動的材料來源于幼兒生活

積木是孩子身邊常見的玩具,大家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對它的玩法、性能比較熟悉、了解,操作的時候我發現每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如,拼搭出不同的物體。

二、多次操作活動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

現在的孩子對什么都很感興趣,都愿意動手去看看、摸摸,好奇心特別強,而這節科學活動正好滿足了他們愛嘗試、愛探究、愛玩愛動的特性。操作中我設計了三個不同要求的小游戲,幼兒在我的引領下,一次次操作總結,自主發現規律和隱含的秘密,最終得出積木連接方式不同會產生奇妙的變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144388.html

相關閱讀:中班科學活動:種子娃娃有辦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雞寶寶的成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靜電哪里來》
綜合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中班科學教案:光明的使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