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班科學:各種各樣的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班科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班科學:各種各樣的秤
活動目標
1、了解秤的神奇作用,激發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
2、認識秤的種類,了解秤的作用。
3、學習稱重來比較物體的輕重。
活動準備
電子大書、圖片(桿秤、臺秤、案秤、彈簧秤、電子磅秤、托盤天平、電子秤等)。秤一臺(幼兒園給幼兒稱體重的秤)。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教師講故事《秤的傳說》。(故事內容詳見附頁)
2、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秤”。
——師:剛剛故事中的秤是誰發明的?
——師:為什么要發明秤?
二、神奇的秤。
1、教師出示各種秤的圖片,請幼兒觀察其不同特點。
——桿秤:以帶有星點和錐度的木桿或金屬桿為主體,并配有砣(砝碼)、砣繩和秤盤(或秤鉤)的小型衡器。
——臺秤:稱量在50公斤至1000公斤的杠桿式機械秤。承重裝置為矩形臺面,通常在地面使用的小型衡器。
——案秤:稱量在50公斤(不含50公斤)以下的杠桿式機械秤。按結構和功能可分為普通案秤和電子計價秤兩類。 普通案秤由底座、支架、連桿、刀架、調整砣、承重盤、游砣、刻度片和增砣等組成。結構較簡單。
——彈簧秤:利用彈簧在被測物重力作用下的變形來測定該物體重量的衡器。
——電子磅秤:載于秤的臺座、盤、鉤上的物品的重量由傳感器蠕變反應平衡,由儀器數字顯示的秤為電子磅秤。 電子秤集機、電、儀于一體,具有多功能、高精度、快速和動態計量、穩定可靠等特征,代表了衡器產品發展的方向。
——托盤天平:常用的精確度不高的天平。由托盤、橫梁、平衡螺母、刻度尺、指針、刀口、底座、分度標尺、游碼、砝碼等組成。
——電子秤:電子秤是用來對貨物進行稱重的自動化稱重設備,通過傳感器的力電轉換,經稱重儀表處理來完成對貨物的計量,適用于各種散貨的計量。
2、分享交流。
——請幼兒大膽說一說,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秤,它稱的東西是什么?
——你最喜歡哪一種秤,并鼓勵幼兒說一說為什么。
三、開心稱重時間。
——教師用秤幫助幼兒稱體重,并做好記錄。
——請幼兒稱一稱一些物品并記錄它們的重量。
——請幼兒將稱過重的物體進行比較,看看誰更重一點?
活動應變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各種秤的用途,最好能收集一些使用這些秤稱重的視頻或圖片。
活動延伸
教師組織幼兒,利用已有的物品制作手工秤,培養幼兒動手能力,鼓勵幼兒探索更多關于秤的秘密。
區角活動
1、科學區:教師準備一個電子秤,鼓勵幼兒稱一稱教室里的物品有多重,并說一說什么物品更重一些。
2、角色區:投放不同種類的蔬菜和電子秤,鼓勵幼兒進行情景表演,買菜和賣菜,體驗游戲的快樂。
環境創設
將各種秤的圖片張貼在主題墻內。
家園互動
請家長帶幼兒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秤,親身體驗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隨機教育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探討,除了用稱來測量物體之外,還可以用什么來測量物體。
相關鏈接
附錄:《秤的傳說》
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經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井中汲水,方法極巧妙: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木桶,另一頭系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范蠡頓受啟發,急忙回家模仿起來:他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鉆上一個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的一頭拴上吊盤,用以裝盛貨物,一頭系一鵝卵石作為砣;鵝卵石搬動得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頭掛多少貨物,另一頭鵝卵石要移動多遠才能保持平衡,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么東西做標記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不得要領。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但是,時間一長,范蠡又發現,一些心術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克扣百姓。他想,怎樣把秤改進一下,杜絕奸商們的惡行呢?終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屬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目的是告誡同行: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他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和幸福;欺人二兩,則后人永遠得不了‘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短命)!”就這樣,秤這種計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并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直至今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332909.html

相關閱讀:綜合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
中班科學教案:光明的使者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雞寶寶的成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靜電哪里來》
中班科學活動:種子娃娃有辦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