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開始了,由于活動前老師已戴了母ji頭飾,所以茅老師就直接問孩子:"我是誰?"孩子們爭著說:"ji媽媽,ji媽媽...""那你們就是我的ji寶寶了"可能是因為沒想到我去的原因,看的出茅老師有些緊張,她匆匆地介紹游戲名稱和規則:"今天我帶你們做個游戲<天睛了,下雨了>,天睛了媽媽帶你們到外面找蟲子,聽到媽媽說下雨了就要回到他*的旁邊來,行嗎?"孩子都說"好"。于是老師發頭飾,組織游戲:"天睛了,快跟我到外面找蟲子吃"于是孩子們紛紛地四散蹲下來找吃的, "下雨了,快到媽媽身邊來"孩子們就馬上跑回ji媽媽身邊。游戲反復了二.三次,我注意到總有那么幾位孩子總在自己位子旁邊跑來跑去,全然不管ji他*的"熱情呼喚",而且我從大多孩子的表情中發現,孩子對這個游戲興趣不是很高,匆匆幾次后,老師也就結束了活動。
應該說這個活動目標確定比較恰當,活動內容也符合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教師也準備了能引發孩子參與活動的材料,可為什么孩子興趣不高,游戲不投入呢?活動后,我和茅老師及當時的配班老師坐了下來,一起幫著分析原因。
其實,孩子們都喜歡游戲,托班幼兒更是如此,可以說托班孩子就是通過游戲來認識自我,了解末知和形成經驗。然而,托班孩子參與游戲有著和其它年齡段不一樣的特點,不了解這些特點也許就是茅老師這次活動失敗的主要原因。
游戲活動的案例分析
小鞋找朋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47861.html
相關閱讀:托班綜合活動 花兒找媽媽
幼兒園托班游戲活動:小白兔拔蘿卜
幼兒園托班活動方案:乖寶寶
托班區域活動匯總內容
天睛了,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