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教學活動的準備方面,我也用拼版制作了一個立方體,然后在每個面上布置了各種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但是,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坐在最后一排的幼兒看不太清楚,總是要站起來。這一點是我沒有考慮到的,我應該讓孩子們把椅子排成兩個大半圓,這樣,孩子們的視線就清晰多了。
其次,在組織實施的細節方面,我應該根據幼兒的不同經驗水平,多增加一些有效地追問。例如:在問題“躲在輪胎下面危險嗎?為什么?”中,有小朋友就說到了“馬路上的汽車開得很快,躲在輪胎下面會受傷的,我們都不能躲在輪胎下面……”針對幼兒這樣的回答,既然孩子們已經從小黑身上聯系到了我們身上,我應該引導幼兒遷移一下經驗,可以將過馬路的注意事項和安全常識滲透其中,這樣,就會更加的貼切、自然。
再次,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我也根據我班幼兒的興趣點,在與孩子們共閱的時候,我也為他們配上了一段比較舒緩、柔和的背景音樂,讓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更為身臨其境,但是,在實施過后,我覺得我為孩子們配的這段音樂并不是很合適,因為,要想讓孩子們真正的身臨其境,我應該根據繪本的故事情節、圖片的內涵進行配樂,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繪本、感受繪本故事的內涵,而且更能提升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
通過觀摩之后的組織翻版課,我學到了很多,也領悟到了很多:一節有效的課,是適合孩子“最近發展區”的課,在組織實施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經驗水平以及興趣特點,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教案轉變成一節行之有效的課。
小班語言活動:《半個蛋殼》 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教案《水果屋》活動策略及分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86736.html
相關閱讀:小不點兒-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小班語言活動《雨天里的多多》
小班語言教案:《我是一個大蘋果》
小班語言活動《香蕉游戲》
小班語言活動設計:彩色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