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非常生動的童話故事,適合托班寶寶對媽媽的情感表現。這篇童話中動物角色較多、趣味性強,童話中對話以重復式結構較多,是幼兒進行表演的典型教材。在活動的過程中,鼓勵寶寶創造性地表演故事。
活動重難點:
重點:體驗表演的樂趣。
難點:鼓勵幼兒創造蝌蚪游的動作。
活動目標:
1、 鼓勵寶寶進行小蝌蚪游泳動作的創編。
2、 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PPT
2、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小蝌蚪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復習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觀看PPT。
師:寶寶們,我們上次聽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小蝌蚪好看的照片,你們想看嗎?老師配合PPT,進行故事欣賞。
二、 欣賞音樂,創編小蝌蚪游的動作。
1師:寶寶們,老師還帶來了一段很好聽的《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播放一小段音樂
2提問:寶寶們,小蝌蚪去干嘛呀?找媽媽小蝌蚪在水里怎樣游?誰來學小蝌蚪游泳?有誰想出的小蝌蚪游泳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請幼兒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2-3個
3創編小蝌蚪游泳的動作,配合音樂進行。
4 教師示范游,創編寶寶沒有想到的動作。師: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我這只蝌蚪姐姐是怎樣在水里游的。
三、 情景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示范游戲。
師:小蝌蚪要去找媽媽啦!
前奏部分,跟老師做簡單的準備動作。
2在老師的帶領下,跟著老師一起游。音樂停頓時,助教老師扮演鴨媽媽。鴨媽媽問寶寶:“我是不是你們的媽媽?”寶寶回答:“不是,不是,你是鴨媽媽”
3繼續往前游。音樂停頓時,鯉魚媽媽出現。鯉魚媽媽問寶寶:“我是不是你們的媽媽?”寶寶回答:“不是,不是,你是鯉魚媽媽”
4繼續往前游。音樂停頓時,烏龜媽媽出現。烏龜媽媽問寶寶:“我是不是你們的媽媽?”寶寶回答:“不是,不是,你是烏龜媽媽”
5繼續往前游。音樂停頓時,青蛙媽媽出現。青蛙媽媽問寶寶:“我是不是你們的媽媽?”寶寶回答:“你是我們的媽媽,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四、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1重復游戲一遍。
2角色游戲。請四位寶寶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配班老師在一旁幫助其他寶寶做小蝌蚪,老師做蝌蚪姐姐。
3邀請客人老師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根據寶寶對游戲的興趣來決定,是否再玩游戲。
五、活動結束。
師:“來蝌蚪寶貝們,跟著媽媽回家了!”帶領幼兒離開活動室。
六、延伸活動:
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
為什么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29589.html
相關閱讀:找朋友(聽音游戲)
托班游戲教案 塑料袋氣球
托班體育游戲教案《搶椅子》
托班跑類游戲教案:《迎面接力賽》
托班游戲教案:彩色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