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動實施
1、主題呈現,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老師知道小一班的寶寶可能干了,知道許多形狀?春昧耍ǔ鍪緢D示)。
教師:小圓形可能干了,會變魔術。小圓形變變變——(出示圖示太陽、氣球、蘋果)
2、欣賞理解,初步了解內容。
(1)第一遍朗誦:欣賞理解整首兒歌。
兒歌 小圓形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太陽紅彤彤。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氣球飛上天。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蘋果甜又甜。
教師邊朗誦,邊出示圖示,放在黑板上。(
(2)第二遍朗誦:圖文匹配,感知內容。
教師指著每一句一句圖示,帶領幼兒集體朗誦。
3、教師逐一藏圖,幼兒集體朗誦。
教師:我要玩捉迷藏游戲。拿走一張圖,你們可別忘記啊。(運用游戲化的形式制造難度,進一步幫助幼兒記憶兒歌。)
教師拿走太陽的圖示,帶領幼兒集體朗誦。
教師放回太陽圖示,拿走氣球的圖示,帶領幼兒集體朗誦。
教師放回氣球圖示,拿走蘋果的圖示,帶領幼兒集體朗誦。
4、替換圖片,進行兒歌仿編,進一步理解兒歌。
(1)第一次創編:老師幫助幼兒特性理解,幼兒創編兒歌。
教師取走太陽、氣球、蘋果三幅圖示,拿出燈籠、泡泡、西瓜三幅新的圖示。
兒歌 小圓形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燈籠紅彤彤。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泡泡飛上天。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西瓜甜又甜。
教師:給自己拍拍手。
(2)第二次創編:無特性理解,幼兒獨立創編兒歌。
教師拿出小花、小鳥、棒棒糖三幅新的圖示。
教師帶領幼兒集體朗誦。
兒歌 小圓形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小花紅彤彤。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小鳥飛上天。
小圓形,變變變,變成棒棒糖甜又甜。
觀摩反思:
(一)活動亮點
1、利用圖示幫助幼兒記憶是個內容。圖示的出示與兒歌內容吻合,符合兒歌邏輯順序,運用視覺觀察對幼兒進行提醒,減輕了幼兒的記憶負擔,提高了教學效率。
2、步驟安排層次分明,難度設置循序漸進。教師朗誦—幼兒跟讀—藏圖朗誦—幫助特性理解的仿編—無幫助的仿編,整個活動步驟清晰,條理分明,合理運用各種策略幫助幼兒記憶兒歌。
(二)活動不足
按照教師設定的目標2,仿編兒歌的目標基本達成。但整個活動的創編環節都是按照教師預先設置的內容一一進行的,并無幼兒課堂生成的內容,缺少幼兒的參與,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并為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課堂氣氛都比較平靜,幼兒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并未被完全調動。
(三)活動建議
1、活動目標:將“仿編兒歌”的目標改為“創編兒歌”。
2、活動設計:創編兒歌環節將最后兩列圖示全部拿走,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積極調動已有經驗,找出與圓形相關的事物填充兒歌內容,并發現事物特性。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即時在黑板上畫出圖示,讓幼兒真正參與到兒歌創編的過程中,體驗參與的快樂。
小班閱讀活動《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教學觀摩反思
春天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40085.html
相關閱讀:小不點兒-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小班語言活動《雨天里的多多》
小班語言活動設計:彩色的夢
小班語言活動《香蕉游戲》
小班語言教案:《我是一個大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