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放大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科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設計思路:

  用放大鏡看物體,除了“放大”還會有什么奇妙的發現?這個問題能夠萌發幼兒對生活中放大現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導幼兒喜歡探究的最佳途徑。因此,我決定活動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鏡看物體后的奇妙現象”,激活中班幼兒的好奇心、探索心。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想象常見物體在放大鏡下奇妙的視覺效果。

  2.嘗試使用放大鏡進行細致的觀察。

  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探究”部分,可以發現探究的目標有三個維度:情感態度——喜歡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關鍵性目標;在探究中,周圍事物和現象是載體目標。本活動的環節設計緊扣這三個維度,用想象激活幼兒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嘗試操作、積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觀察”經驗,伴隨前兩個環節和第三個環節,讓幼兒對周圍事物和對放大鏡等有了新的經驗。應該說,這也是我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一種解讀和表達。

  活動準備:

  1.幼兒有正確使用放大鏡的經驗。

  2.每人一份觀察用的圖片。

  3.欣賞用的PPT。

  活動過程:

  一、觀察和猜想

  關鍵提問:

  1.看,想象一下,這像什么?

  它是一種動物所擁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誰擁有的呢?

  【設計意圖:先觀察然后想象,想象不僅能夠促進幼兒再次觀察,而且能夠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放大鏡下物體的奇妙視覺效果!

  總結要素:

  *教師肯定幼兒的想象,如: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產生奇妙視覺效果的工具:放大鏡。如:這是高倍放大鏡,它能放大蝴蝶美麗的翅膀,讓人看得更清晰。

  關鍵提問:

  2.聽,這是誰的聲音?(先放一段鳥鳴聲)

  想象一下,小鳥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鏡下會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設計先聽后想象有兩個作用:其一,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多種感官的運用;其二,幼兒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視覺效果,幼兒會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對放大鏡放大物體后的現象有更深的印象!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47904.html

相關閱讀:大班科學教案:我們身邊的手機
認識和辨別形狀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蠟染花布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向下落的物體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