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班音樂活動設計:鄉下老鼠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音樂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活動目標:⒈借助城市的情景,熟悉歌曲內容,學唱歌曲。

⒉體驗鄉下老鼠進城途中好奇、緊張的心情。

活動準備:與歌曲相匹配的情景,圖譜,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導入

⒈聽過鄉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嗎?鄉下老鼠到了陌生的城市之后,心里感覺怎么樣?(陌生、害怕、緊張)

⒉今天我們一起陪著鄉下老鼠進城好嗎?不過鄉下老鼠讓我們小朋友幫它記住在路上經過一些什么地方?(教師邊有感情地講故事邊帶領幼兒進入相應的情景,教師的故事要傳達出鄉下老鼠好奇、緊張的心情,同時將歌曲的伴奏作為背景音樂)

⒊鄉下老鼠在路上經過哪些地方?(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歌曲中地方的圖片)

二、學唱歌曲

⒈我們和鄉下老鼠一起經過了這么多的地方,可是這些地方的先后順序是怎樣的呢,我們來幫鄉下老鼠排一排吧。(教師范唱歌曲,表現出鄉下老鼠的心情)

⒉幼兒根據歌曲進行排序。(可在教師的兩次范唱中完整排序)

⒊想和鄉下老鼠一起唱嗎?(幼兒學唱歌曲兩遍,教師根據幼兒的延長情況進行指導)

三、在情景中演唱歌曲

⒈剛剛老師已經把鄉下老鼠到城里的路線按照我們小朋友的說法重新排好了,現在我們陪著它再次去城里吧。

⒉幼兒進入情境完整演唱歌曲。

⒊表演唱。

⒋不早了,鄉下老鼠該回家了,我們開著小火車送它回家吧。
【設計意圖】幼兒天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大班幼兒精力充沛,富于幻想。這時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時機,也是開展科學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機。因此我選取了哈哈鏡這個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讓孩子在活動中了解它,認識它。從而形成積極探索、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進一步體驗哈哈鏡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鏡里的變化。

2、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重點學習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唱好快慢節奏的交替變化。

3、能根據歌曲做滑稽人表演。

【活動準備】

《哈哈鏡》的歌曲磁帶、錄音機、哈哈鏡。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做“變魔術”的游戲,觀察并感受:哈哈鏡讓人變高、變矮、變胖、變瘦的現象。

2、組織幼兒進行發音練習,并根據自己的觀察學習歌詞。

(1)、照了哈哈鏡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現?

(2)、請幼兒唱歌曲《笑一個吧》進行發生練習。

(3)、請幼兒拍節奏學歌詞,邊說邊練習拍前八后十六的節奏,感受十六分音符的快節奏和二分附點音符慢節奏的交替變化。

3、引導幼兒學習演唱歌曲。

(1)、請幼兒欣賞,教師范唱歌曲《哈哈鏡》。

(2)、幼兒跟教師完整的學唱歌曲第一段,教師大聲,幼兒小聲,重點練習演唱十六分音符的快節奏和二分附點音符慢節奏。

4、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的演唱進行相應的動作表演,一起到哈哈鏡前做魔法變身游戲。

【活動延伸】欣賞兒歌《有趣的哈哈鏡》,進一步體驗哈哈鏡的有趣。

【活動反思】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了哈哈鏡成像的原理:即凸面鏡、凹面鏡、平面鏡組合成的,通過回憶,使幼兒感受到了哈哈鏡的滑稽和有趣,在學唱歌曲中,幼兒十分感興趣,但是在分組說唱的段落,有的幼兒容易混淆,經過反復練習后,熟練程度有了明顯進步,再就是重點部分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有個別幼兒不太準確,不過多次練習、糾正后,大多數幼兒唱的十分準確,并且能根據歌曲做滑稽人表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題:

天氣熱了,我們都要洗澡,那你是怎么洗澡的?

老師帶來了一首音樂題目是《咕嚕咕嚕洗澡歌》,聽一聽,洗澡的音樂在哪里?

二、熟悉音樂,學習表現沖、洗動作

1.純音樂欣賞一遍。提問:哪一段是搓的音樂,哪一段是沖的音樂?

2.再次傾聽,請幼兒邊聽邊用動作告訴老師搓的音樂段和沖的音樂段。(教師用小幅度的動作提示,可以搓臉、搓身體等)

評:用沖和搓搭起了整個音樂的框架,有點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和想象,還可以更多地擴散,如:你的感受是怎么樣的?

3.交流:你是怎么洗的?(幼兒做動作,教師哼唱音樂,帶領幼兒共學洗頭發、洗臉、洗肚子等動作)

評:教師哼唱樂句時可以更自信,更有感染力些。

4.跟著音樂,師生同做。(提示幼兒從上往下洗,看誰洗得最美)

5.跟著音樂,再次練習,洗一洗剛才沒洗到的部位。(如后背、手臂、手指等)

6.要求幼兒合拍地一下一下地洗。(你還有哪里沒有洗,這次想洗哪里就洗哪里吧!

評:教師鼓勵幼兒自由地表演,教師只做和著拍子做屈膝動作來提示音樂的節拍。當幼兒動作有創意時,教師及時豎起拇指表揚)

三、學習按樂句表演動作

1.純音樂傾聽,數一數有幾句。幼兒交流后,師生再次傾聽并驗證有4個樂句。然后教師小結:音樂告訴我們一個樂句可以洗一個地方。

2.請一個幼兒當領頭人,想好四個動作,然后帶領大家表演。

3.請3個領頭人帶領幼兒表演。提問:2個領頭人應該在什么地方交換?然后教師小結:音樂共三段,一段一個動作,在沖水時交換動作。

評:這是一個比較糾結的環節,一開始有點看不懂,一會兒段、一會兒句的,感覺聽不明白教師的意圖,后來分析是教師把“句”和“段”說錯了。我覺得活動中可以用圖譜的形式,沖一次水就是一段音樂,讓幼兒數一數沖了幾次就是幾段,并出示相應的符號。然后再分辨每一段中的樂句有幾句,也用符號表示,這樣幼兒能更好地理解音樂的結構,也助于幼兒按樂句表演。

4.游戲:領頭人。幼兒圍成一圈,一人一個樂句,每人輪流做領頭人。

評:教師很好地創設了一個人人有表現的機會。在游戲時,教師每次都事先提示“換下一個”,雖然很好地合拍地完成了律動,但剝奪了幼兒學習自主傾聽音樂的機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35610.html

相關閱讀:大班音樂欣賞《賽馬》
大班兒歌活動:小花布變變變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建筑回旋曲
大班音樂欣賞《加速度圓舞曲》
大班音樂《走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