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以情景化的方式貫穿整個活動,以生活化的情境、輕松的教學方式,讓幼兒由易到難地理解數的概念以及掌握按物品的形狀、顏色的特點配對的方法。教學活動中教師自然和藹的教態,讓孩子們倍感親切。
該教師也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在自主的操作中習得經驗。并且讓孩子有主人公的意識,在體驗花匠種花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中,教師首先給每個孩子一個標志,用來讓幼兒在活動中及時發現自己的花盆是否正確,并容易能找出不對的地方。教學中非常好的一點是,教師一直將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主動觀察發現,而教師的適當提醒,也為幼兒突破已有經驗,實現了跳一跳夠得著。可見教師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非常了解。教學中教師先通過引導幼兒發現手中花盆的特點,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花盆的特點,找到相應的花壇。啟發幼兒同時關注到物體的顏色及形狀。然后第二個環節深入二維觀察方式的掌握,讓幼兒在種花的過程中,通過觀察花盆上花朵的數量和大小來種花。這個環節對于幼兒來講是一種挑戰,我們也看出有不少幼兒出現了錯誤,注意了一樣卻忽視了另一樣。但教師通過引導啟發的方式,讓幼兒自己發現錯誤,并自主改正。最后,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排序的方式來擺放花盆,雖然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些難度,但教師沒有刻意要求,而是通過自然的擺放,后一起改正的方式,讓幼兒感受、體驗排序?梢哉f在一個教學活動中融入了多種教學點,為以后的教學活動打好鋪墊。
從活動中我發現,教學活動目標和重難點的設計非常重要。要求低了,表面上孩子們都懂,但孩子幾乎等于沒學到。定得過高了,孩子理解不了,興趣也就少了。因此我們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制定目標和重難點。其次活動中情景和環節、難易的過渡也應以此為依據出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53343.html
相關閱讀:小班數學教案:熱帶魚
小班分類教案:分類游戲
小班數學教案:搓元宵
小班數學《按名稱分類》教學反思
小班數學教案:聽音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