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幼兒喜歡小動物,通過學習故事《會飛的小猴子》,會使幼兒喜歡上小猴子、以及各種小動物,如果僅僅只向孩子說教,往往達不到我們教學目的,因此,本活動盡可能地在其他領域中相互滲透。以體育活動、游戲活動為主,以“小猴子”為素材,通過讓幼兒扮演小猴子,學習小猴子的動作,自然而然地將情境教育融入到語言教育活動當中,進而達到語言教育的目的。本教學活動我的構思是,以小猴子飛的情節,可以深深地吸引住孩子,以增加孩子對本故事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飛的動作,可以提高孩子身體四肢的協調能力,孩子通過學習故事中人物的對話,使幼兒初步學習一些常用的禮貌用語。
活動目標
1.孩子通過學習本課,讓幼兒喜歡小動物,并且使孩子感受文學作品動物性走的姿態。
2.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愿意用語言和動作表現故事中的內容,通過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
3.通過學習本故事,來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小猴子以及其他主要人物的頭飾各一個,翅膀模型一對兒。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問:小朋友,你們見過小猴子嗎?小猴子最大的本領是什么?(蕩秋千),你們聽說過會飛的小猴子嗎?(沒有),小猴子是怎么學會飛的,請聽聽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二、孩子聽完故事之后,老師引問:1.這個故事叫什么名字?小猴子想和誰在一起玩游戲?2.小猴子是怎樣和小動物說話的,他們是怎樣對待小猴子的?4.你們相信小猴子真的會飛嗎?
三、老師引導幼兒熟悉故事中小猴子找朋友的情節,熟悉小猴子的語言“你好,蜜蜂姐姐,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求求你們啦,金絲雀哥哥,你就讓我和你們在一起玩吧,我也能像你們一樣,在樹上飛。”
四、模仿環節,1.請個別孩子學小猴子走路或手搭涼棚的動作,或小猴子在樹上蕩秋千“飛來飛去”的動作;2.鼓勵幼兒學小猴子找朋友時說話的語氣,以及小蜜蜂和其他小動物的形態。3.待幼兒基本掌握本故事的大概情節后,鼓勵幼兒大膽地表演故事(孩子遇到不會的地方由老師進行提示)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老師和幼兒談話 ,鼓勵孩子學小猴子在和別人說話時注意禮貌用語。不能學小蜜蜂,以貌取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互相尊重,最后由孩子自由談話,交流。
活動反思
在具體的操作本活動的過程中,未有兼顧到個別的性格內向的孩子。但他們善于傾聽,不愛動,不愿意參加故事游戲表演,因此,在進行某個游戲環節時,課堂氛圍稍有低落。由于本故事中猴子“飛”孩子感到比較稀奇,能深深地吸引住孩子。使孩子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對于整個教學來說,孩子學習的情緒比較高漲。
小班故事教案 聰明的老鼠灰灰
小班語言教學《我們又見面了》課后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78584.html
相關閱讀:小班語言活動設計:彩色的夢
小班語言活動《香蕉游戲》
小班語言教案:《我是一個大蘋果》
小班語言活動《雨天里的多多》
小不點兒-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