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兒模聲完整演繹圖譜
(一)幼兒第一次完整演繹圖譜 教師:剛才王老師給你們講了一個小青蛙和小馬散步的故事,它們一路上這么開心,你們一起玩的開心嗎?大家能把這個故事再講一次給我聽嗎?大家一起來,和小青蛙小馬散步去了。“準備出發” (二)第二次演繹圖譜 教師:不僅小青蛙和小馬的歌唱的好聽,王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的故事講的更好聽,但是還有一點點不整齊,我們再來講一次吧。 三、分角色完成圖譜 教師:跟著小青蛙和小馬玩了這么久,我現在要請小朋友們來扮演小青蛙、小馬、還有雷電公公和雨姐姐,我來當指揮,分角色來把這個故事講一次。好,現在要看指揮了,“準備開始” 四、 幼兒徒手拍打節奏練習2次 教師:這個故事用嘴巴講的這么好聽,你們還能用別的辦法來講嗎?(用手拍打節奏) **小朋友想出了個好辦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還可以用手拍,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五、用樂器來完整表演 (一)第一次演奏
教師: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師還帶來了很多客人來跟我們一起講故事呢,你們看都有些誰。浚▓A舞板、雙響梆子、三角鐵、大鼓、鈸、鈴鼓)
1、幼兒給角色配對演奏樂器
教師:一下子來了這么多的樂器朋友,樂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誰來扮演誰了。但是它們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里的人物的聲音很像,你們可以幫助它們來找到適合它們演奏的角色嗎?
2、幼兒第一次用樂器演奏,幼兒 教師:你們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幫它們分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歡的樂器,然后我們一起用樂器朋友把故事講的更好聽吧!“準備開始”
(二)第二次演奏 教師: 小青蛙和小馬聽到小朋友們講的故事這么好聽,可開心了,它們還悄悄地跟我說,下次它們還要出來散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它們還想再聽一次小朋友們講的故事。
活動反思: 相比與一般有背景音樂的打擊樂課程,這是一節比較新穎的純節奏練習,沒有了固定的節拍,換由幼兒自己控制節拍,大大增加了難度。純節奏的練習相比起一般打擊練習,更加能夠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以及穩定性,也是現在打擊樂課程中練習到比較少的。但一下子完全脫離固有的音樂節奏,完全由幼兒自己控制節奏快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在每次的幼兒練習之前,都以跺腳的方式,加上口令“準備出發”先給幼兒打出一個參照的節奏速度,就好象鋼琴的調速器一樣,這樣,幼兒有了參照物后,能比較容易掌握好節奏,這也是這節課的一個亮點。在打擊樂樂譜的設計上,加入了一定的合奏內容,讓幼兒初步的接受了多聲部協調和配合的訓練,這也是《綱要》中對大班打擊樂提出的一個目標,因為設計的和聲比較簡單,在活動過程中,基本孩子都能掌握合奏的方法,能按簡單的圖譜進行演奏,效果還是不錯的。整節課用一個故事串聯,更加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整個活動過程更顯生動有趣,讓孩子為幼兒創造了一個快樂的氛圍,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節奏練習中去。采用模擬動物的聲音來代替枯燥乏味的傳統的“da da da da”來念節奏,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容易使幼兒融入角色。在整個活動的設計中,基本遵循了循序漸進、步步推進,一開始的分句演繹到后來的完整演繹以及加上樂器演奏,每個環節都比較清晰,從幼兒的操作來看,基本達到了每一環節的目的。 這些都是這節課的一些特點,當然,不免會出現許多不足的地方。像教師的一些過渡語言還需要更加精練,語言應當更加生動,讓幼兒感覺是在游戲中掌握本領,而不是練習枯燥乏味的純節奏。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要成功的上好一節純節奏的打擊樂活動,教師必須全身心的融入角色,全身動起來。除了腳要打出節奏給幼兒做參照外,眼睛要看著每一個小朋友,一只手要指著圖譜,另一只手還要指揮幼兒進行分角色演奏。這一系列的動作看上去比較簡單,但要做好的確非常困難,在以后的打擊樂活動中要特別注意手、腳、眼的配合,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04003.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建筑回旋曲
大班音樂《走路》
大班音樂欣賞《加速度圓舞曲》
大班兒歌活動:小花布變變變
大班音樂欣賞《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