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成立的價值:
母愛、親情的寬厚無私及其在幼兒成長中的決定性作用已是毋容置疑的真理,但如果被愛者只是一味地沉浸在愛的海洋里,久而久之因麻木不仁而忘卻了對家人乃至社會的責任,終將成為令家人失望、被社會拋棄的人。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既能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成長,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這樣,健全人格的形成才能有可能。
內容選擇的依據:
本主題活動以親子交往情境為脈絡,以幼兒的積極情感形成和情緒表達規則的習得為意圖。父母以及祖輩老人是幼兒情感需要的安慰者、支持者。在親子交往的情境中,幼兒的情緒、情感持續發展,他們逐漸領悟了情緒感知與表達的方式。主題活動以木木鴨渴望母愛的情緒流露為序幕,引領幼兒進入親子交往的情境。隨著 “媽媽的懷抱”帶給幼兒親密的情感體驗以及關注“媽媽的最愛”,給媽媽畫信,希望媽媽露出笑臉的情感抒發等各種活動的開展,幼兒對父母的依戀、關愛之情不斷強化、升華。
主題活動由母子親情擴展到父子親情、祖孫親情、大家庭中的相親相愛。在這樣的情境脈絡中,幼兒體驗親情,領悟了如何關愛親人、表達愛意的方式,習得了較為成熟的情緒感知策略和情緒表達規則。從小班的“親親一家人”到中班的“我有多愛你”,我們試圖沿著營造—體味—抒發—回報的脈絡將幼兒與父母(尤其是母親)之間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使這種情感成為幼兒豐富的情感世界中永不褪去的組成部分。讓愛伴隨幼兒成長,他們定將因愛而感動,為愛而行動!
主題達成的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媽媽的關愛,知道媽媽工作很辛苦,體會媽媽愛自己的深厚情感。
2、從各種故事中感受媽媽與寶寶的相親相愛,并能學習關心媽媽,用適當的方式讓媽媽高興或開心。
3、引導幼兒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家庭成員,主動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園共育:
1、引導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愛,體驗家庭成員間相互關愛的情感。
2、給孩子講述母親懷孕、生產、哺乳的辛苦,和孩子分享其成長過程中的趣事,可以使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和辛勞。
3、引導孩子主動關心家庭成員,幫助家長做一些利所能及的家務事。
4、將自己兒時的照片與孩子的照片相比較,引導孩子關注長相,感受血緣關系。
5、來園參加“相親相愛”的親子活動。在孩子以贈送禮物、擁抱、親吻等形式表示對父母的感謝和關愛時,能給以積極的回應。
環境創設:
1、經常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母鴨帶小鴨》《袋鼠媽媽》《只要媽媽露笑臉》的音樂帶,營造一種幸福、溫馨的氛圍。
2、每人收集小時候父母照顧自己的1~2張照片,如洗澡、喂飯、學走路等情景,布置成“我是這樣長大的”專欄。
3、用大紙箱制作一幢“樓房”。在樓房的四面標注房間號,如101、201等,將幼兒帶來的家庭合影粘貼在各個房間中,制成班級的“溫馨小屋”。幼兒可以在尋找家庭照片的同時,感知數量、空間。
4、墻面上布置“家庭旗幟”展覽。幼兒用模仿畫的方式將家庭成員的手掌畫在紙上,說說每個輪廓分別是誰的手,誰的手最大,誰的手最小。
5、收集反映父(母)子親情的圖書、畫報等讀物,供幼兒閱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90820.html
相關閱讀:小班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主題教案:1個和2個
小班教案:小蝌蚪
小班主題教案:生活中的禮儀
小班主題教案:我不亂扔東西
小班系列主題活動:快樂入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