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理念:
1、引人入勝的故事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此,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學習語言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2、以故事活動為主,整合其它兒童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促進全面能力發展。
3、教學,采用TPR教學法,直接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
活動目標:
1、激發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想象力; 利用故事培養的語感。
2、初步理解,學習What are you doing? 和I am doing ….
3、完整地傾聽故事,使大部分兒童理解故事內容,部分兒童在的啟發下復述故事。
4. 圍繞故事開展體育活動,發展兒童的反應能力和對的敏感性。
活動內容:
The Little Rabbit
There is a little rabbit in the wood.
There is a big wolf in the wood,too.
The wolf is hungry and he sees the rabbit.
The little rabbit is walking, and the wolf is walking.
The little rabbit is jumping and the wolf is jumping too.
The little rabbit is running and the wolf is running too.
The little rabbit is swimming and the wolf is swimming too.
The little rabbit is climbing and the wolf is climbing too.
活動準備:
1、 兔子媽媽頭飾和大灰狼頭飾各一個。
2、 20張白紙小掛卡和彩筆。
3、音像資料,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帶領隨歌曲“I like to walk”跳入活動區。
2、游戲,Do as tell you
。1)停后,
聽教師指令做動作,復習WALK ,RUN, JUMP,SWIM,CLIMB,FIY。(的指令節奏變化多端,聲調忽高忽低)。
。2)在過程(1)中,通過與配班的對話輸入What are you doing和We are walking/ running/ jumping/ swimming/ climbing/ flying.
。3)游戲“Guess what we are doing” , 啟發兒童說出We are walking/ running/ jumping/ swimming/ climbing/ flying.
3、帶領幼兒一同觀看木偶劇《The Little Rabbit》,讓初步感知和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
4、音像, 引導重點感知 “The rabbit is walking…”, 和“The wolf is walking…”
5、導扮演角色,進行故事練習活動。
。1)第一遍時,扮演兔媽媽,扮演小兔寶寶,配班扮演大灰狼。
。2)第二遍時,只講述故事,不參與表演。根據的講述表演故事。
6、師再一次講述故事,在適當的地方停下來,啟發兒童用接龍故事。
7、游戲:小小配音員。引導邊看錄像邊講述故事。
8、活動延伸:集體創作一本故事書。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啟發使用What are you doing? 和I am doing …,讓語言在運用中鞏固。
活動反思:
1、要避免滿堂灌,多激發說的欲望。
2、在活動
過程中要添加環節,幼兒分組配音進行,2人1組,一人配兔子,一人配狼。自由配音。
指導評點:
講故事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聽力訓練和口語實踐,可以使許多基本詞匯和語法結構得到復習,是園教學中值得推廣的一種活動。
該活動設計者充分意識到英語故事教學與母語故事教學活動有明顯的不同。母語故事不存在語言理解上的障礙,而故事如果沒有足夠的鋪墊,就會造成理解的困難,從而失去對故事的興趣。因此,在講完整的故事之前,進行大量的活動進行鋪墊是有必要的。
另外,在故事活動過程中牢記,故事活動的目標不僅是聽懂故事或會講故事,還有怎樣活用故事中的語言的目的。
該活動選擇的故事內容有趣的,語言深淺得當,有適當的重復的句子,是可以有能力講的故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50276.html
相關閱讀:大班英語教案:語音六家人之第一家人
小班英語教案 Jack的早餐
小班第二學期英語教案《大家一起做游戲》
小班英語:Eight Little Baby Ducks(八只小鴨子)
大班英語教案:英語公開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