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班科學《有趣的膨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科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姓名:王蓉

班級:大班

學科:科學

課題:有趣的膨脹

設計意圖:

膨脹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每位幼兒在生活中都會遇見的,但是幼兒一直不會用一個合適的詞語來說明這個現象。例如:在班級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黃豆、綠豆,讓幼兒觀察這些植物生長需要哪些條件。這些豆子用水泡過后,就變大了,幼兒看見后就說它們都鼓起來了,而不知道黃豆、綠豆是因為遇水產生了膨脹。另外在新《綱要》中也明確指出了,科學的教育內容因從身邊取材,這樣就有益于孩子們真正地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孩子們會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針對幼兒這方面知識比較貧乏,以及新《綱要》的精神,選擇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小組操作和小組討論的方式,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從而激發幼兒學會用比較觀察的方法。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1、海帶每組一份。

2、紫菜、木耳、壓縮海綿、銀耳每組分別一份。

3、癟的乒乓球每人一個。

4、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教師出示海帶,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二、感知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幼兒操作并觀察海帶遇水膨脹的現象。

&

nbsp; 2、請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3、教師小結:干海帶放進水里有,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象叫吸水膨脹。那么你在生活中還看到哪些物體吸水后體積變大,產生了吸水膨脹的現象。

4、請幼兒講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脹的現象。

5、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所提供的物體吸水膨脹的現象。

6、分組派一名幼兒來介紹實驗結果

7、教師小結:海帶、紫菜、木耳、壓縮海綿、黃豆、紅棗、茶葉等這些物體放到水里后,體積就慢慢大了,它們都產生了吸水膨脹的現象。

三、感知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教師出示一個癟的乒乓球,請幼兒想想怎樣才能讓它恢復原樣?

2、幼兒操作并觀察、比較。

3、小結:癟的乒乓球,受熱發生了膨脹。物體隨著溫度升高,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你們還知道哪些物品遇熱膨脹?

四、幼兒觀看錄像資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熱膨脹的現象。

五、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發現了生活中有許多吸水膨脹和遇熱膨脹的現象,下次活動我們再來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現了遇冷膨脹的現象。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繼續尋找哪些物體遇水、遇熱會產生膨脹的現象,并請幼兒將尋找到的物體投放到班級的科學角中,從而產生資源共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50747.html

相關閱讀:大班科學教案:我們身邊的手機
認識和辨別形狀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蠟染花布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向下落的物體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