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寶寶的莫名大哭大鬧讓家長都無法招架。這是為什么呢?寶寶的不安全感都有哪些呢?如何消除寶寶的不安全感?下面一一舉例。
大人情緒暴力
小磊的爸爸是在小磊出生這年辭職下來搞機電銷售的,爸爸的本意是兒子出生后,開銷變大了,希望經過自己的努力給兒子和妻子一份更好的生活,但是小磊爸爸卻對推銷的難度估計不足,連著三個月,手里的精密小機電沒推銷出去一臺,倒貼進去無數的交通費和應酬費用。小磊爸爸的情緒一段時間里變得很焦躁,那天,7個月的小磊因為不肯洗頭哭得打挺,小磊爸爸一下子怒火中燒,沖過去將小磊倒提在半空中,小磊的哭聲停了半拍,然后變成了嚎哭,盡管小磊的媽媽和奶奶沖過來攔,小磊爸爸的巴掌沒有落下去,但,小磊爸爸變了形的臉,和沙啞的喉嚨,已經深深鐫刻在小磊的腦海里。從此小磊完全變成了“雙面人”,爸爸在時像只縮在一角的小老鼠、沒嘴葫蘆;爸爸不在時加倍地上躥下跳。小磊兩歲時家里買了一條狗,媽媽和奶奶悉心照顧這條狗,小磊去想著法兒折騰它,給它灌咳嗽藥水,喂它吃“芥末小生”(一種芥末做的魚皮花生),反正,爸爸怎么拿小磊出氣的,小磊就怎么拿小狗出氣。
消除不安的對策
隨著生存競爭的加劇,寶寶們所承受的來自大人的情緒暴力有增無減。在幼兒園,他們可能遇到心情煩躁的老師,在家中可能遇到心緒不佳的父母,還可能遇到受了委屈有氣無處撒的保姆,5歲以下的孩子,判斷力和辯駁力還比較弱,他們無法判斷大人不高興,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事,這使他們在心理上變得無所適從。無助、孤獨、不安,就是這樣產生的。那么,一旦大人發現自己對無辜的孩子施加了“情緒暴力”該怎么辦?越是來自最親近的人的打擊,對孩子來說,影響越是深遠。這就要求父母或老師馬上蹲下來,把孩子摟入懷中,拍撫他的頸背,并用他聽得懂的話道歉。父母和老師還可以給予孩子制止“情緒暴力”的權力。我的一位朋友彭妮,性格較急躁,她即給了她兒子一個類似羽毛球拍的大紙牌,下面有柄,可握,紙牌上用紅色寫了一個大大的“P”字,舉起來,就代表“停車!停車!我沒錯!別朝我橫沖直撞!”
123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69571.html
相關閱讀:10件小事毀掉孩子自信心!
父母不要怕孩子內向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沒有理想的孩子才會厭學
玩耍,是寶寶樂觀個性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