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競爭和壓力都很大,有些爸爸媽媽想讓孩子出人頭地,希望他們能在今后的激烈競爭中取得勝利,但是卻對因材施教缺少了深刻地理解,有時因為方法不對,結果只能事與愿違。
同樣是孩子,但是孩子各個方面都會存在著不同的特點。爸爸媽媽首先要了解孩子自身的特點,根據其特點來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順應孩子的自然天性,采取適合孩子自身特點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一:發現和發揮孩子的長處
爸爸媽媽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只要孩子具備他人沒有的強項和能力,那就值得去鼓勵。即使孩子真的資質平平,也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努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方法二:不拿孩子弱點與人比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長處和短處,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的短處時應該倍加小心,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逐漸去改善他的不足之處。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千萬不能總拿孩子的弱點與其他孩子的長處做比較,這樣孩子不但會感覺到自卑,還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也會影響爸媽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方法三:根據性格選擇教育方式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有不同,有的敏感多疑,有的爭強好勝,有的懦弱退縮,有的勇敢堅強等,這就需要爸爸媽媽應根據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來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夠愉快地接受,這樣才會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方法四:不盲目套用教育的方式
只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會不斷進步。而聽信別人對孩子的教育經驗,生搬硬套別人的教育方式,常常達不到同樣的效果。
方法五:不提超過孩子能力的要求
孩子在不同的階段,其身心發展都有各自的規律和特點,爸爸媽媽不能因為自己的感覺而去強求孩子做一些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這樣不但會使孩子增加一定的心理負擔,而且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71643.html
相關閱讀:10件小事毀掉孩子自信心!
沒有理想的孩子才會厭學
父母不要怕孩子內向
玩耍,是寶寶樂觀個性的催化劑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