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怎么改變孩子磨蹭的習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性格培養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鄰居家玲玲,今年二年級,她媽媽時不時跟我抱怨,說她都快被這孩子給急死了。孩子已經上二年級了,做事還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每天早上不喊不出門,晚上不叫不寫作業,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做任何事情都要媽媽催了才做,有時候就用吼的,她媽媽說吼得她從”內傷“直接到”外傷“,就跟網上很多段子一樣,更年期和心臟病都要一起來了。
  那要解決孩子的拖拉問題,先來看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孩子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對時間沒有明確的概念,只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感興趣。
  教你三個方法, 解決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
  從孩子大腦的發育水平和認知感受來看,他們對時間的長短是很模糊的,5分鐘是多長,15分鐘又是多長都是很抽象的概念。在這個前提下要求孩子做事有效率、會調控時間、會分配和計劃時間是很不現實的。
  而且,當孩子遇到他感興趣的事情,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過去。比如讓他刷個牙,他突然發現洗手池旁邊有一只小螞蟻,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吸引過去了;讓他出個門,他突然發現鞋帶的顏色很特別,于是系鞋帶就成了觀察鞋帶的顏色。這些都被大人看成磨蹭和拖拉的行為。
  但這是由孩子階段性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決定的,在這種前提下“催和吼”是最無效的辦法。
  其次,大人包辦太多,讓孩子缺乏必要的技能訓練
  教你三個方法, 解決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
  朋友的大兒子已經初一了,洗個碗不知道要用洗潔精和抹布、鞋帶常常也是系了就掉、就連整理書包也都是亂七八糟。后來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住,奶奶特別舍不得孫子做事,從小就手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情,這就包括孩子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
  我們知道孩子掌握一項技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當大人把什么事都包辦了,孩子無法得到適當的訓練,長久下去他也會形成一個負面的認知:覺得自己是不行的。就算今后讓他完成一件事,他也會畏手畏腳、慢慢吞吞的生怕自己做錯。
  有句話說,每一個拖拉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能干的“和”愛著急”的家長。當大人表現得太能干,太著急的時候,孩子就得不到應有的技能訓練,拖拉就成了家常便飯。
  最后,家長的控制權威導致孩子的消極對抗
  教你三個方法, 解決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
  常聽到家長說:
  “你再不寫作業,一會兒不給你出去玩。”
  ”你必須得把玩具給我收拾干凈了,才可以下樓。”
  “你必須要把所有飯都吃完了,才能去鄰居鵬鵬家。“
  這些話說多了,就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總覺得被威脅被條件要求,干脆就不做就拖著好了,反正什么都得聽爸爸媽媽的,沒啥意思。這種消極的對抗也會造成孩子反復拖拉,做事不夠積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145801.html

相關閱讀:10件小事毀掉孩子自信心!
父母不要怕孩子內向
玩耍,是寶寶樂觀個性的催化劑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沒有理想的孩子才會厭學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