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性早熟是很熱門的話題,是什么導致兒童性早熟呢?這其中,食物是大家質疑的原因之一,食物真的會導致兒童性早熟嗎?下面我們就逐一解釋分析。
很多食物被扣上“性早熟”的帽子
1.用植物“激素”催熟的蔬果
通常人們對植物“激素”的描述就是“催熟”,最典型的是頂花帶刺的黃瓜、催熟的熱帶水果(比如香蕉、芒果)、膨大劑催的西瓜、反季節蔬菜,還有最近媒體報道的無根豆芽等。嚴格來講,產生這些效果的應該叫植物生長調節劑,而并非許多媒體所說的“激素”。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有很多,有的是促進果實成熟,有的是讓果實同步成熟更便于采摘,有的則可以增加產量。但無論它是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凡是在我國批準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都需要經過安全性評價,在批準范圍內使用是可以保證食用安全的。那植物“激素”會不會導致人體性早熟呢?其實,動物和植物完全是兩碼事,兩者的生理生化機制是完全不同的,植物“激素”和人類激素也不存在化學結構上的相似性。如果植物“激素”能讓人性早熟,那么你怕不怕花粉讓人懷孕?因為花粉就是植物的“精子”。
2.奶粉
近年來,媒體上時不時就要來一個XX奶粉導致嬰兒性早熟的報道,幾乎所有品牌無一幸免。很多家長甚至以為,奶是奶牛分泌的,毫無疑問會有牛的激素。理論上講,如果某一種暢銷食品會導致性早熟,那就不會是零星個案,而應該是時間上相對集中、空間上四處開花的暴發態勢。其實這一邏輯不僅限于奶粉性早熟,對待各種個案爆料都可以用這種方式質疑。
3.牛初乳
現在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吃營養保健品,牛初乳就是其中一種。曾有人對牛初乳中50種激素含量進行測定,結果與普通牛奶并無統計學差異。當然也有數據說牛初乳里的激素水平是普通牛奶的5~10倍,但是,相同類型的激素,人奶尤其是人初乳一般高于普通牛奶和牛初乳。如果牛初乳(或牛奶)中的激素可以導致性早熟,那豈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個個都要性早熟了?
4.一些動物性食品
最常見的動物食品導致性早熟的典型說法包括避孕藥喂養的鱔魚和水產、打了激素的速生雞、催肥的豬。鱔魚喂避孕藥或者激素的說法,已謠傳了很多年,后來有媒體專門做了一期“求證”專題,結論是根本不可能喂避孕藥或者激素,否則鱔魚會死得很快。而且,鱔魚小時候是雌性,長大了就變身雄性,不需要任何外源性激素。
速生雞其實叫“大快型白羽雞”,速生是良種選育和科學飼喂的結果。央視曝光的速生雞是濫用抗生素,跟激素沒有關系。如果真打激素或者喂激素,雞的健康狀況反而不好,和黃鱔是差不多的下場。
排除和速生雞類似的良種選育和科學飼喂因素,“催肥”的豬倒確實有可能存在激素問題,不過不是性激素,而是β受體激動劑,也就是常說的瘦肉精。它的作用是提高蛋白合成效率,提高飼料轉化為肉的比率。我國以前多次出現濫用瘦肉精導致的中毒,但主要是肌肉震顫、心率異常等問題,跟性早熟是不相干的。
5.豆腐、豆漿等豆制品
實際上類雌激素沒有雌激素那么強的作用,而且在豆制品中含量很有限。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一些大豆異黃酮保健品喜歡吹噓神奇功效,要提防它們“暗度陳倉”,偷偷加真激素。
6.環境污染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家發現有一些環境污染物會產生類似人類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影響生殖發育,媒體上最熱門的是雙酚A(BPA)和塑化劑,公眾不常聽說的還有PCBs(多氯聯苯)、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概念。盡管不能排除這些物質引起性早熟,但截至目前為止并無明確科學證據給他們定罪。
規避性早熟的妙招:
1.減少塑料制品使用。
2.盡量不給孩子吃營養保健品(包括牛初乳),沒有“藍帽子”標識的絕不能吃。
3.從小培養孩子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
4.不要讓孩子把果汁、飲料當水喝,避免能量攝入過多。
5.多陪孩子玩耍、運動。
6.家長如果有吃口服避孕藥的,一定放好了,孩子的好奇心是什么都敢翻出來吃的。
7.如果出現性早熟跡象,要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盲目懷疑食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149632.html
相關閱讀:孩子矮小家長三種心態最不可取
家是危害兒童安全的另一場所
偏矮的孩子什么情況測骨齡?
大清查:你家里有多少致癌物(圖)
兒童鉛中毒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