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怎樣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個人的人格特性、個性養成要從孩童時期培養。一個人是否有責任心影響自己今后的事業。所以父母們要重視孩子責任心的培養。那么,如何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呢?孩子沒有責任感、不敢負責又是為什么呢?

  孩子沒有責任感、不敢負責可能是因為下列幾項因素:

  1、 不敢負責:可能是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完成的任務太大,例如:要孩子打掃所有的房間,或要孩子去買十樣以上的東西,面對這些突然出現的龐大任務,孩子會覺得害怕、不知所措,在沒有處理這些事情的經驗,又怕做不好被爸爸媽媽責罵,孩子很可能立馬以“我沒有空!”、“我不會買!”等借口來逃避問題。

  2、 不會負責:可能是當孩子沒有把事情做好時,爸爸媽媽也沒有要求他重做,或只是嘮叨幾句就自己接手把事情處理完成,以致于讓孩子沒有學到“要享受權利,也要會盡義務”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把玩具亂丟、不會物歸原處等不良習慣。

  3、 不想負責:可能是當孩子渴望把事情做好,可是每次無論怎么做,爸爸媽媽都不滿意并且大聲責罵孩子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行,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沮喪難過,因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想做好事情,都得不到爸爸媽媽的贊美與鼓勵,時間久了也就失去了“想負責、想做好事情”的動機,日后對于爸爸媽媽交代的任務,干脆采取假裝不知道、不理會的態度。

  所以,爸爸媽媽除應該反省自己的教養方式,也要多花時間了解孩子不敢負責、不會負責或不想負責的原因,這樣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鼓勵、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性格,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某些人生必須面對的問題只有靠自己努力、家人陪伴才能完美的解決與面對。

  此外,如果希望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最好的引導,做爸爸媽媽的必須先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家庭氛圍,同時也需要學習用言語、用肢體語言適度地表達愛孩子的心意。爸媽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跨越這些誤區,多花一點心思考?自己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個性,才能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圓滿。

  讓孩子學會做對的判斷

  親子之間往往存在著一些“悲哀的矛盾”,也就是說,大人總以為孩子應該知道如何做判斷,孩子也以為自己應該是做對了判斷,然而,事與愿違,孩子竟然沒有做對正確的選擇。

  究竟事情該怎么做才是對的?有時候對孩子而言,真的是茫然無所適從,面對爸爸媽媽對于對錯的標準,有的孩子是用不斷嘗試希望找到爸媽認為是對的方法,但一錯再錯的機會自然也很高,更有的孩子干脆不要有任何動靜,等著耗著讓爸媽忍不住自己說出來要怎么做,以免做錯判斷受到責罵。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接受“孩子難免會判斷錯誤”的現實,孩子也能在爸媽的鼓勵下學習接受“判斷錯誤是人生的一部分”,親子之間互相體諒包容,如此一來,爸爸媽媽便能在適當時機,協助孩子做出正確判斷。

  事實上,要做到“在對的時機,做對的選擇”這樣完美的狀況,其實是需要通過許多“嘗試”的過程。因為“嘗試”會帶來“經驗”,而“經驗”才會帶來正確的“判斷”能力,爸爸媽媽除了用言語、舉實例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選擇之外,更應該花時間協助孩子理出一個判斷現實狀況以做出正確反應、選擇的的能力,唯有交給孩子正面且正確的思考邏輯,才能讓孩子在日后成長的過程中,有信心面對人生一道道艱難的考驗。

  爸爸媽媽該如何教育孩子做出正確選擇的5要點

  1、 告訴孩子,做決定之前應該先搞清楚自己要的結果是什么?

  2、 學習自己做判斷。

  3、 參考別人的經驗做判斷。

  4、 若判斷錯誤,馬上補救,不要一直停留在后悔的情緒中。

  5、 不斷嘗試,記取教訓,才會更容易成功。

  培養孩子自我克制的性格

  隨著社會物質條件的提升,現代爸爸媽媽總是極盡所能地想要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因為爸爸媽媽的大量給予,使得孩子很容易便養成了予取予求的習慣;在百貨公司的玩具部門,常?梢钥吹胶⒆佣自谕婢咔按舐暱摁[的情形,原因只是為了爸爸媽媽沒有答應他購買他想要的玩具而已,而許多爸爸媽媽便在不忍心小孩哭太久的狀況下,答應了小孩的請求,如此的情況一再重演,終于導致孩子越來越任性,不知自我克制的性格。

  為了讓孩子懂得忍耐的功夫,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任性要求時,絕不可心軟,盡管小孩哭鬧不已,也必須堅持原則,好讓孩子知道大聲哭鬧、亂發脾氣這一套戲碼是不管用的;同時,爸爸媽媽在事后也可以與孩子約定,只有在生日或圣誕節、過年等特殊節日時,才能夠讓他擁有想要的玩具,如此一來,不但能夠培養孩子學習忍耐、懂得自我克制不任性,也可以讓孩子更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物品。

  訂做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能過得很快樂,笑口常開,然而人生總會遭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惟有讓孩子擁有開朗的性格,才能使他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都可以在腦海中產生“正面思考”的模式,樂觀進取地迎接挑戰。

  爸爸媽媽培養孩子個性要遵守兩項原則,第一項原則是批評孩子時要“就事論事”,第二項原則則是爸媽要養成“以樂觀態度來解釋問題”的風格。

  當爸爸媽媽對孩子又吼又叫,或經常唉聲嘆氣,孩子的性格就會逐步退縮消極;而當爸爸媽媽以明理、正向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孩子也才會有機會將性格漸漸地調整為開朗樂觀的方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335373.html

相關閱讀:想要帶孩子去塞班島,有什么比較好玩的地方嗎-
當心孩子的四大高危性格
糾正孩子磨蹭拖沓的習慣!
鼓勵“幫倒忙”的寶寶
對待孩子好壞行為家長要獎懲分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