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讓孩子有愛心?愛心教育從什么時候開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是需要家長付出努力的,并且要禁止一些家庭中不當的行為方式。孩子有愛心好不好?毋庸置疑,當然很好,試想,如果孩子有愛心,對待伙伴、小動物、老人都將有同情心、共情心,孩子發展下去是善良的,是可愛的。孩子的愛心其實與生俱來就有,只是家長可要細心一些觀察了。

  愛心教育從嬰幼兒時期開始

  嬰幼兒期是人各種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愛心的形成也是在嬰幼兒時期。因此培養孩子的愛心,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抓起。在嬰兒時期,父母可以經常愛撫孩子,對孩子微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這是孩子萌生愛心的起點。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戲、聊天、學習,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被愛的幸福,為孩子奉獻愛心打下基礎。

  如何讓孩子有愛心?

  1、學會接受孩子的愛

  家長應謹慎、小心地保護孩子最初的愛心。之所以說是“最初的愛心”,是因為在幼兒期孩子們表達愛的主動性還非常脆弱,十分容易因為成人的拒絕而退縮,不敢再主動表達愛,甚至不愿意再主動表達愛。為避免這些問題,當孩子主動表達愛時,家長要欣然接受,使孩子的愛心有機會得到發揮。有時候,家長們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愛心或視而不見,或訓斥一番,把孩子的愛心扼殺在萌芽之中。如,有個小女孩為剛下班的媽媽倒了一杯茶,媽媽卻著急地說:“去去去,誰用你倒茶?快寫作業去!”又如:一個孩子正在邊看電視邊吃媽媽削好的蘋果,媽媽在干家務活,累得滿頭大汗,孩子就對他說:“媽媽你歇會兒,我來幫你干活,你也吃個蘋果吧。”媽媽說:“我不累,你吃吧。”孩子非常失望。其實媽媽的做法是不妥的,她愛孩子,孩子也愛她,請她吃蘋果?墒呛⒆訐碛辛怂膼郏齾s沒有接受孩子的愛,也許就在這充滿愛的拒絕中,她遏制了孩子愛的萌動,讓孩子認為父母不需要他們的愛。(怎樣教會孩子慷慨大方?)

  2、家長要用好榜樣的力量

  很多時候,孩子學會有愛心并不是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結果。父母和祖父母、鄰里之間關心密切,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孩子置身于這樣一種和睦、融洽的氛圍中耳耳濡目染,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養成尊老愛幼的品行,仿效長輩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既接受了愛,又善于給予愛。大家可能都記得中央電視臺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看到勞累了一天的媽媽下班回家后,給姥姥洗腳,陪姥姥說話,于是,他也偷偷打來一盆水,端到媽媽跟前,輕輕地說了句:“媽媽,洗腳。”這不僅讓片中疲憊不堪的媽媽感慨萬分,也讓電視機前許多父母感嘆不已。(寶寶總是打斷大人說話怎么辦?)

  另一方面,家長要針對孩子的情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著手,讓幼兒在行為上得到陶冶。例如,給孩子吃東西時,教育他應先給長輩吃,再自己吃;懂得大的給別人,小的給自己;與同伴交往活動時,教育他照顧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將玩具給別人玩,對同伴要謙讓、關心、友愛,在幼兒的心靈播下關心別人、與人分擔苦痛和分享快樂的種子。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是在嬌弱時候最容易屈服、最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變了。”家長們一定要抓住幼兒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64007.html

相關閱讀:糾正孩子磨蹭拖沓的習慣!
鼓勵“幫倒忙”的寶寶
想要帶孩子去塞班島,有什么比較好玩的地方嗎-
當心孩子的四大高危性格
對待孩子好壞行為家長要獎懲分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