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可能發現孩子有時并不是很懂禮貌,有時又很頭疼。其實,想讓3-6歲的孩子舉止有禮貌,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為什么孩子不懂禮貌呢?一部分原因在于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還在發育中,所以當你告訴孩子上床睡覺的時候,他可能會有討厭你之類的話。這并不說明孩子有問題,他只是歲數太小,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學會懂禮貌。盡管如此,學習和訓練還是應該越早開始越好,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
禮貌待人,傾聽自己的孩子
父母也應該尊重自己孩子。通常的教育方式往往把畏懼和尊敬混為一談。孩子覺得應該尊敬爸爸,是因為如果他表現不好,爸爸就會打他……這不是尊敬,而是畏懼。
對家長來說,正確的做法應該從傾聽孩子開始。也許耐心等待一個小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件不容易的事兒,但卻值得花時間。家長可以俯下身,直視孩子的雙眼,讓他知道你愿意聽他說想說的話。這是教會孩子認真聽話的最好辦法。
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孩子可以用禮貌的語言來表達對別人的喜愛和尊敬。一旦孩子會說話,就能學會說“請!”和“謝謝!”等禮貌用語。要讓孩子明白,媽媽愿意在他有禮貌的時候答應他的要求,而不喜歡聽到他命令你。(寶寶愛打人怎么辦?)
同樣,以身作則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家長應該經常對孩子說“請!”和“謝謝!”,這樣孩子就明白禮貌用語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公共場合,都應該講禮貌。
寶寶惹自己生氣時避免過激反應
如果孩子打了自己或者稱呼你“大笨蛋”,盡量不要生氣。記住,如果孩子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他有可能干出所有讓你生氣的事兒來。所以,家長應該面對孩子,平靜而堅決地告訴他:“咱們家里不能有罵人打人的孩子。”然后,要教會孩子用禮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要求:“如果你想讓我和你一起玩,你就得好好說。你說‘媽媽,我想讓你給我講個故事。’就行了。”(寶寶躺在地上耍賴怎么辦?)
學會容忍孩子的不同意見
如果孩子總是能高高興興按我們說的做,生活就會輕松多了——可是,這并不是人類的本性。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要記住,他并不是不尊敬你,他只是有不同的看法而已。
教孩子明白,用不禮貌的方式表達要求,得不到好效果(例如“你從來不帶我去公園,媽媽壞!”)。你應該教孩子用積極的方式提要求(“咱們去商店買完東西以后能去公園嗎?”)。隨著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逐漸成熟,他就能自己用禮貌的方式提出要求了。同時,家長也應該為孩子做榜樣,言傳身教。
管教孩子時應該既和藹又嚴厲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教會孩子懂禮貌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既和藹又嚴厲。因為和藹的態度能表現你對孩子的尊重,而嚴厲的態度則能表現你對原則的尊重。
如果孩子在超市里大哭大鬧,想盡辦法也哄不住他,應該怎么辦呢?專家建議應該心平氣和,堅決果斷地把孩子帶出超市,等他安靜下來。然后,平靜地對孩子說:“現在咱們再進去買東西。”這樣,孩子就能明白:自己再哭再鬧,媽媽也必須買完東西,才能帶自己回家。
表揚孩子的禮貌行為
請鼓勵孩子偶然的禮貌行為,請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表揚他。在表揚孩子的時候,應說明表揚他的原因。家長們往往只說“好孩子!”“真不錯!”,而實際上,應該具體地說:“你剛才要糖吃的時候說了‘請!’,真是個好孩子!”,或者“你剛才排隊等其他小朋友領完蛋糕才自己領,做得真棒!”家長的表揚要具體明確,這樣孩子才知道自己的好表現會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和鼓勵,應該堅持下去。
您也可以了解更多的寶寶個性與好習慣培養知識,請您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398513.html
相關閱讀:當心孩子的四大高危性格
鼓勵“幫倒忙”的寶寶
糾正孩子磨蹭拖沓的習慣!
想要帶孩子去塞班島,有什么比較好玩的地方嗎-
對待孩子好壞行為家長要獎懲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