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小提琴、古箏、電子琴等等,現在的條件好了,很多家長也愿意讓孩子有點特長,但是走專業路線的家庭應該還是很少的,畢竟這條路太艱難,比考大學難多了,因此首先我們大家的前提都只是讓孩子有個樂器專長。這個前提咱們可得記住了。
那么這些樂器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我覺得這個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來選。
1、鋼琴
如果家庭富裕,覺得這錢花了也不疼,選鋼琴是不錯的,因為鋼琴比較簡單,套用桐桐音樂老師的話說只要不是太離譜的孩子,都可以彈出比較好聽的曲子的,當然想彈到朗朗的地步,那就是鳳毛麟角了。
鋼琴第一是貴,第二是貴,第三還是貴,琴貴,家里還要擺的下,調琴也不便宜,濕度也有要求,至于上課的費用,我倒覺得是其次的了,因為大部分樂器課時費都差不多的。這貴有個直接后果就是,如果孩子那天不愿意彈了,因為這個貴可能直接導致我火氣上升,可能就變成暴力媽媽,所以當時桐桐要學鋼琴被我直接否決。
有同學可能說,先到琴行學習,練著,練好了再買一個,這是不可能的,琴不離手,曲不離口,光靠 一星期一、兩次課是沒用的;有人說買個電子琴,然后再買鋼琴,這是不好滴,因為電子琴和鋼琴力度很不同。
也有人說,孩子在琴行比較,是她自己喜歡。我先不厚道地笑一個,孩子更多的是新奇,你指望她真能堅持,不現實的,有誰見過現在的孩子就一個玩具的,她選不如你選。桐桐當年要選鋼琴,我也猶豫過,但經過仔細詢問,人家說是因為鋼琴坐著彈,不累。暈!但這也是鋼琴的優點,坐著比站著還是舒服多了。
2、小提琴
這也是很多人愿意為孩子選的樂器,也高雅不是。桐桐最終練了小提琴,對于此我有點建議。
小提琴號稱樂器國王,鋼琴是皇后,這小提琴要和鋼琴合奏才是好聽的。四根弦,一把馬尾弓就拉出樂曲,夠神奇的,幾個把位、糅弦,所有的聲音就靠四根手指按出,手指稍有偏差聲音就大不相同,一個簡單的4,就有原音、升4,還有降調,所以提琴拉的好耳朵要很靈,音準要求非常高,而且弓的位置一定不能上也不能下,中部靠下,這樣聲音才渾厚,音準了,弓的力度還有講究,用力大了,是破音,用力飄了,音發顫,上弓、下弓、中弓、全弓,拉到中間還有換弓,我覺得小提琴拉的好的孩子真的是聰明的,協調性好。小提琴是用五線譜的。
看到這里,很多人覺得暈,是的,如果我們大人都覺得暈,你能指望一個4歲多的孩子就能全記下,我不指望,因此很多人說小提琴那是孩子學,都是家長學。這句話很實在,老師一個星期最多上課2次,剩余的時間全看家長在家怎么教了。桐桐的提琴老師說桐桐不錯,桐桐從沒摸過琴,到學會拉小星星變奏曲,其中很多音是變調的,花了3天時間,是她天資過人,非也,是因為我在家一個音一個音教給她的,包括節奏和弓法。
這里要說說,我小時候是練小提琴的,不是專業哈,是玩玩的。所以我還懂點這個,還能給孩子指導,在聽桐桐拉的時候就能聽出她的升降調對不對,當然我也是要先把曲子聽幾遍,記下后,我聽音還差得遠。但我老公就覺得奇怪,他總說你怎么能知道她拉的對不對。所以孩子學提琴,家長對樂理和音準包括提琴都要有一點認識才比較好。
而且提琴真的枯燥,打基礎的時候是練音階,我小時候就是音階練怕了,最終放棄,不過現在發現,基本功是最重要的,即使我丟了這么多年,但簡單的小曲子我都可以上手的,梁祝是不指望的。O(∩_∩)O~
桐桐有個同學,那個小孩子很聰明,而且喜歡提琴,拉到鈴木第三冊了,還是怕練音階、把位,不是一般的枯燥呀。
小提琴不容易出來,很多人拉了很多年還是不成調,原因和音準有很大關系。
但提琴有好處,一是便宜,相對的哈,提琴也有巨貴的,而且學琴要不斷換,因為尺寸不同。但一般初學買個300-400的琴,應該大家壓力不大,而且這個方便,即使孩子不學了,估計不到吐血階段。提琴對孩子音準、節奏都有比較好的鍛煉,我當時讓桐桐學就是覺得她需要加強節奏訓練。學琴費用和鋼琴差不多,但要有心理準備,這個又苦又累,需要站著,所以桐桐經常說要轉學坐著的鋼琴,家長要跟著一起上課,回家輔導很重要,建議有條件的把老師上課錄下來,便于指導。如果不想走專業路線,先拉小曲子,孩子會覺得好玩點,拉小曲子的同時一點點拉音階。
3、古箏
這個我接觸不多,不過我有同事的姑娘在練,好像不難,但古箏貴,課時好像比提琴、鋼琴還貴,民樂,應該練的人比較少,好出頭點,但是古箏可以彈流行音樂不?誰幫我解惑下,太高山流水我比較想睡覺!?⊙b汗,但有次我在宜昌三峽人家看一姑娘在一個山間小亭子里彈古箏,感覺超好。成都杜甫草堂也有人彈古箏,真的很飄逸。
4、電子琴
很好的樂器,如果不是桐桐當時非要選小提琴,(看,這也是她要選的,結果還不是要去練坐著的鋼琴,所以小孩子的選擇別太當回事,我們經常在她不練的時候揶揄她,當時是誰要學的,誰說一定要堅持的,人現在反駁,你怎么還記得這事),我當時首選的樂器。不貴,容易上手,有成就感,彈著不費力,不傷手,兩手彈,還鍛煉左右腦,多好呀,以后她彈著琴,我唱唱歌,家庭卡拉OK現場版,超好。大了后,偶爾彈彈鋼琴,不是專業人士,誰能聽出你力道不夠呀,不是也挺高雅的。電子琴,好!
5、口琴、笛子、黑管
口琴容易讓小嘴變形,嘴巴在摩擦中會起繭的;笛子肺活量要求高,我媽在老年大學學的笛子,每每吹的上氣不接下氣時,我都強烈要求她下學期換學電子琴,但這個簡單的,我也曾經學過一點;黑管,為什么會提這個,因為寫這個的時候想起偶們同事的一個孩子,學黑管,好家伙,這玩意居然要8000多,最后也擱置了。
6、吉他
不錯,上手快,越大越好練,單音特簡單,特別是你學過弦樂的,和弦就難了,男孩可以考慮一試,容易激起創造熱情。
最后說一點,孩子學樂器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有比較強的目的性,孩子不同,因此很多孩子容易在學樂器的時候放棄,家長也容易心態不平穩,學樂器我覺得孩子小點,家長比較容易控制,但孩子接受能力有限,孩子大點,容易接受上手,但反之,家長不容易控制孩子,有時打罵都不能見效。
既然不是準備專業路線,我們也別要求太高了,不要老是糾正她們的指法、節奏、音準,快樂就好,但是任何樂器都要堅持,堅持每天練練,哪怕一天就練20分鐘,不要放棄,練習時多欣賞,多鼓勵,保持平和心態。當然這點我也要與之共勉,我也是很難做得到,我原來經常糾正孩子,搞的她都不愿意練,所以這也是教訓。畢竟愛好重要,童年快樂更重要。
二、關于鋼琴的挑選
買琴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問:
我家的孩子6歲,用什么琴好?
2萬的價位,買什么琴好?
鋼琴從本質上來說是一件機械設備,選琴和選車又很多類似之處可以參考,比如品牌、耐用性、售后服務等等。選車的人也喜歡問,什么是最好的車?答案很簡單,越貴的車越好。我們當然不是在問這個。我們問題的核心其實是:什么琴性價比最高?買什么琴,我花的錢大部分體現在了琴本身上面,而不是被銷售商爭了去?車也是這樣。
鋼琴分為兩類,三角琴和立式琴。三角琴也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買。PIANOWORLD上面有一個帖子,大家秀自己的鋼琴,幾乎全部都是三角琴。中國家庭由于經濟承受力、住房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立式鋼琴仍然是主流。三角琴不論從音色還是形體上都優美很多,但是不是本帖子的主要討論對象。 留著她當成在水一方的伊人,讓以后有個目標吧
鋼琴的價格與尺寸成正比,立式琴越高越貴,三角琴越長越貴。但是要注意,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鋼板的長度延長了,成本增加,因此貴。有些雜牌琴里面是一樣的,只是把外形做高了,賣更貴的價格。這種貓膩消費者是很難檢查的,因此還是建議選琴要選擇大品牌。
買琴,琴行肯定是必去的。但是琴行的價格有很多的水分,大琴行水分更大。比如有人花1萬買的星海UE121,在鮑蕙蕎要13800,還不給什么優惠。小琴行價格會靈活一些。再一個,時機很重要,比如年末會便宜些,代理要走量。另外一個比較好的渠道就是通過網絡參加一些團購。王焱鋼琴網有,新浪的北京團購也會有。買琴不要拖到最后一刻不得不買的時候出手,這樣會失去很多主動性。應該提前一個月開始關注這些促銷和團購活動,方能做到不浪費口袋里的銀子。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同樣品牌同樣型號的琴價格可能相差挺多,是否跨區域購買需要仔細考慮,計算上運輸成本和風險成本。
買琴很多琴行會贈送一些東西。琴凳是標配,沒有琴不帶的。除此之外一般還會贈送調音、琴罩、節拍器等等。后兩者一般品牌和質量都麻麻地,既然是送的就不必勉強。前者比較重要。調音市面上的收費在200-300左右。既然是免費的,琴行就很可能不給你派好師傅,而是讓學徒來練手。但是不好的調琴師來調琴,對琴是有害無益的。所以購琴時要問清楚贈送的調琴是誰來調,調琴的時候要求調琴師出示資格證書。如果不滿意寧愿不要他調也不要拿咱家的琴給人練手。
接下來具體說說一些品牌。我看的時間不算很長,只是比一般消費者了解的多一些。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以免誤導。
國產鋼琴目前的四大品牌:珠江,星海,諾蒂斯卡和海倫。
珠江和星海都是老品牌了,一南一北,兩個品牌的價位和定位也差不多。目前珠江的產品線拉得更長一些,除了本身的珠江之外,珠江廠還收購了德國(好像是德國)的里特米勒,同時還和斯坦威有一個合資品牌ESSEX。PEARLRIVER的價位最低,里特米勒的銷量也不小,ESSEX國內似乎很少看見人買,美國倒是有。珠江同時還給很多國外廠家做貼牌。星海除了自身的星海之外,還有和日本合資的KAWAI,稱為北卡。KAWAI還有和柏斯琴行在宜昌合作生產的系列,一般稱為宜昌KAWAI。這里 先說星海。
由于很多人提到木材的適應性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南方琴適合南方,北方琴適合北方,同時也本著支持本地企業的想法,我最初是打算買星海的。在網上瀏覽時發現,珠江的市場占有率遠遠高于星海,對星海的評價并不是很高。一開始覺得是大家從眾,但是去琴行實地聽了幾次,感覺確實珠江的音色比星海要柔和得多。星海的音色很亮,很硬。這樣的音色并不是好琴的音色。單獨拿出來聽不覺得什么,但是和別的琴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我也只能很無奈的承認,北方人確實不會做東西,這么好的品牌沒有做好。所以如果問我在星海和珠江中如何選擇,我推薦珠江。至于木材濕度的問題,其實現在的工藝,這方面的影響已經不重要了。怕冬天干燥的話,可以通過綠色植物或者加濕器來解決。
珠江和星海的入門琴,價格很透明,真正能夠讓你做到“把錢花在琴身上”,因此是我很推薦的選擇。如果預算有限或者不愿意花太多的錢,7800-8500左右就可以拿下這兩個品牌的入門琴——118或者120,經銷商基本上沒有什么利潤,非常值。這個價位就不必挑剔什么造型啊,音色啊之類的了,怎么說也是大廠的品牌琴,好壞是相對而論的,再差也比賣你2萬的雜牌琴好。另外,流水線作業,大廠的質量控制,基本上也不需要怎么挑,區別不大,拿了回家基本上OK,跟大眾車類似。
諾第斯卡是東北營口生產的,本來是個歐洲品牌,后來被東北鋼琴廠買斷——性質應該類似珠江的里特米勒。這個牌子很奇怪,雖然也是國產名牌,但是我基本上沒有看到哪個地方有賣的,也很少人買。不知道是主營出口了呢,還是近幾年沒落了?
海倫是一個新品牌,偶們浙江寧波鄉鎮企業出品,西西~~海倫在奧運會上做了開幕式還是閉幕式的用琴,提升了知名度,但是總體來說知道的人還是很少——包括鋼琴老師知道的也不多。不過在鋼琴論壇上還是可以看見一些討論的,總體的評價質量不錯,穩定性有待時間考驗——畢竟才建廠數年。不過有一個人用IBM的營銷做例子,說當年IBM面對新的競爭對手,在產品上做不過人家就拿穩定性說事兒,因為穩定性是需要時間來檢驗的,而消費者是不可能等待的。另外一個讓我決定海倫的因素是我在PIANOWORLD上看到美國人民也買海倫,而且評價不錯。海倫的內部我大概看了一下——在銷售的指點下。海倫的LOGO是鋼板整鑄的,而星海是粘上去的。海倫的馬橋是全實木的,而珠江星海都是復合板材的。我心甚喜。后來又知道海倫的琴鍵是復合板材的,而英昌的琴鍵是全實木的——追求無止境!
在琴行聽的總體音色來看,海倫>珠江>星海。
從價位上看,海倫>珠江=星海。
海倫121北京底價:12500
珠江和星海121系列>=10000
因此國產四個品牌,第一推薦珠江,第二推薦海倫。
再說說合資品牌。
國內目前比較主流的合資品牌是雅馬哈、KAWAI(兩個廠)和英昌。雅馬哈是全資廠,在杭州蕭山生產。因為占了中國的地兒,我就也說它是合資了。
在國際的排行上看,刨掉那些我們不太熟悉的歐美品牌,亞洲最權威的就是雅馬哈和KAWAI兩個牌子。而且似乎在鋼琴制造上面KAWAI的產品更豐富,在各個價位都有出色的產品,實力上(僅僅是鋼琴生產)似乎強于雅馬哈。但是小日本的東西到了中國總有一個南橘北枳的問題。KAWAI起先選擇在中國的合作伙伴是星海,老牌大廠,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后來選中柏斯在宜昌生產KAWAI,實在讓我覺得不舒服——似乎對自己的品牌并不珍惜。我對柏斯的印象很不好,連帶著對選中柏斯的KAWAI也不信任起來。
總體來說,北卡和宜昌KAWAI似乎質量差別不大,價格應該也在一個水平上。KAWAI比較受爭議的是塑料件的問題。其實現在很多鋼琴都用塑料件,包括雅馬哈。塑料的好處是穩定,不易變形。塑料的壞處也是很明顯的——老化。為什么KAWAI在這場爭論中會那么突出呢?因為它用的最多,主要是擊弦器。KAWAI管這些塑料件叫做專利,競爭對手管這叫偷工減料。反正一人一個說法,又回到了海倫里出現過的“穩定性”的大討論——在營銷中穩定性確實是個必殺技,呵呵~~在海倫的問題上,我沒有被“穩定性”滅掉,在KAWAI的問題上,我被這三個字擊中了,放棄了這個品牌——其實深層原因是因為它和柏斯合作了,我對它不再信任
雅馬哈在中國采取的是全資建廠,自己管理。蕭山雅馬哈也是新廠,但是從來沒有人用“穩定性”三個字去考問過國產雅馬哈。雅馬哈的質量是很穩定可靠的,選擇雅馬哈就象選擇了奔馳——好吧我沒出息,雅馬哈不夠這個級別,我隨便比方一下。如果錢多預算充分,雅馬哈會是非常省心的選擇,同時品牌附加值也高,不會彈當個裝飾品也非常稱職。雅馬哈是我的第三備選。之所以排第三,是因為我知道我的錢最多只有一半花到了琴本身上面。品牌的附加值太高了。
應該多說說英昌。買鋼琴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這個品牌。英昌YOUNG CHANG是中韓合資的琴,原廠琴在國際上可以排到一流下二流上。作為參考,KAWAI和雅馬哈(日本原產)可以排到一流中或者一流下的水平,珠江可以排到三流,星海不入流。海倫沒人排,估計因為太新。因此可以看到英昌其實是很不錯的品牌。國產英昌是天津生產的。英昌的優點如下:
1,英昌曾經邀請到斯坦威的前總裁Joseph Pramberger加盟,開發了Joseph Pramberger系列產品。Pramberger在英昌期間開發了好多專利技術。他死后他的后代將他的名字賣給了另外一家韓國鋼琴廠SAMICK(也是大品牌)。因此現在是SAMICK有Pramberger系列的鋼琴,但是其實沒有他的技術。英昌有他的技術,但是不能用他的名字。似乎現在英昌和施坦威依舊有合作加工車間,具體詳情不了解。施坦威看起來似乎是歐美著名品牌中和亞洲合作最多的廠家,類似奧迪的策略。 2,英昌是目前所有中國產的鋼琴里面唯一一個全實木的鋼琴品牌。
3,英昌的價位比較合理,也許是因為市場認知度還不夠的緣故。
個人體會,從音色上來說,雅馬哈=英昌>KAWAI
從價位上說,雅馬哈>KAWAI>英昌
因此總體來說英昌性價比最高。
還是以121的琴為例,雅馬哈19000左右,KAWAI16000左右,英昌1400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雅馬哈產品線并不長,但是KAWAI和英昌,同樣高度的型號非常多,直腿彎腿,用料,是否有緩降等都會造成價格的差異。
其他國產琴
本來想用雜牌琴來概括,后來覺得太傷人了,呵呵~~
大部分小廠的國產琴都喜歡弄一個外國名字,然后銷售會告訴你這是外國品牌,或者說是國外配件啥的。其實全是扯淡。
這里就該說柏斯了。柏斯琴行主要賣兩個牌子,一個是它和KAWAI合作的宜昌KAWAI,還有一個是有著非常類似日本品牌名字其實是百分百MADE IN CHINA的TOYOMA——你要是讓老師幫你選琴,老師很可能會給你推薦這個牌子。TOYOMA似乎走鋼琴學校的不少,給予老師回扣,讓老師幫忙推銷。同樣屬于非銷量大戶,搜索海倫,我沒有看到一個用戶說不好——不見得沒有,但是應該比例不高。搜索TOYOMA,負面反饋那叫一壯觀,而且很多是對于鋼琴比較有了解,或者彈奏了一段時間的人說不好。TOYOMA其實是柏斯的自有品牌,通過在上海、宜昌幾個小規模鋼琴廠OEM生產,沒有任何一點進口的東西,不過價格賣得并不比KAWAI便宜。柏斯還會告訴你,這是時尚青年的選擇。
第二個是姜杰。所謂擁有很多進口配件和進口技術的姜杰牌鋼琴,其實就是姜杰從星海定制的。你雖 然花了很多錢,但是其實就是買了一個星海。
另外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牌子。這些琴的質量不好么?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它們的用戶。但是我很確定的一點就是——它們狠暴利!你用雅馬哈的價格,甚至高于雅馬哈的價格,買了一個質量還不如珠江、星海的琴,就算質量沒有問題,你會舒心么?
因此在國產琴的選擇中:
10000以下,推薦珠江。沒必要選擇珠江的高端。珠江不僅自己出口國外,也給一些國外品牌做貼牌,但是似乎質量方面的反饋并不是特別好,最大的優勢在于價格。建議121以下的M系列;
15000以下,推薦海倫和英昌。英昌還有一個低端品牌柏格曼,在國際排名中和珠江占在了一起,所 以如果價格在1萬以下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
2萬左右,推薦英昌和雅馬哈。
再簡單說一下二手琴。
買二手琴,主要對象是原裝進口琴,尤其是日本的二手琴。北京就有專門經營進口二手琴的琴行。日本琴的質量非常穩定,十多年也沒問題,音色優美。如果是家庭淘汰下來的,會是非常劃算的選擇。但是如果是鋼琴學校淘汰下來的呢?畢竟是機械設備,是有壽命的。因此二手琴的水非常深,不亞于二手車,即便是叫上老師,她也未必懂多少——我覺得這方面與其請教老師不如請教一個調律師。如果正好有可靠的朋友經營二手琴,或者有相當內行的人——注意相當兩個字——幫助挑選,用國產的價格買一個日本的二手琴,那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你是外行就不要冒險了,圖個塌實吧。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打算投入太多預算,而購買國內家庭淘汰下來的二手琴,這樣的人似乎也不少。基本上國產琴的壽命十年是沒有什么問題的,所以家庭淘汰下來的次新琴,價格如果合適也是可以考慮的。這樣的話,5000以下就可以買到一臺鋼琴,大大減少了學琴的成本。這種情況最好托身邊的人幫忙找,以國產大品牌琴為主要對象——質量穩定。和進口二手琴一樣,要小心別買到琴行淘汰的琴。
三、孩子學琴到了倦怠期,家長應該怎么辦
當孩子初學鋼琴時,聽著美妙的節拍,認識個新鮮的事務,孩子總是興趣滿滿,從不會彈琴到能彈簡單的樂曲、并掌握基本的彈奏方法,這一過程中孩子都能保持較高的興趣度,孩子進步顯著。但是,鋼琴學習是一項既長期而又艱苦的學習過程。孩子學琴一段時間后,我們可能就會發現很多孩子開始找借口躲避練琴,或情緒低落,上課時狀態消極等等。這就是說,孩子開始對學琴興趣降低,甚至厭倦了。我們把這一時期稱為兒童鋼琴學習的"倦怠期"。這一時期如果調整不好,會使孩子把學琴當成一種壓力和負擔,結果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如何造成的倦怠期?
1、方法不當,教師和家長過分嚴厲或過分放縱。
老師和家長過分嚴厲,會使孩子產生心理負擔,學琴變成了受罪,從而對鋼琴產生畏懼或怨恨。過分放縱,不能保證一定的練琴時間和練琴效果,進步會很緩慢、不見成效,其學琴的興趣與自信心也會逐漸下降。
2、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初期對鋼琴的新鮮感會降低。
3、在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彈奏能力和演奏方法后。要更上層樓,需要的是個大量的積累。學習的重 復性工作開始增加。對孩子的興趣也是種考驗。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倦怠期”呢?
不斷激發孩子對彈琴的興趣是幫助他們渡過這一時期的關鍵。
1、始終讓孩子有種成就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家長要發現孩子在練習過程中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鼓勵是孩子堅持學琴的重要動力。
2、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可以不斷為孩子設定學習目標。激發他自身的求知欲望。求知欲一經激發,會促使孩子對學習過程本身發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保持新鮮感。這個特殊的時期,可以讓孩子的學琴進度放緩,但在教學內容上要寬泛。方法上要更加靈活,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新鮮度。這個是特別考研老師的教學能力的。
4、有明確的計劃性,制定具體可行的階段性學習計劃,明確各學琴階段的要求目的。要在孩子的承受范圍內計劃好每個階段的進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03227.html
相關閱讀:電子琴轉鋼琴=走彎路
胎教音樂媽媽聽還是寶寶聽
繪畫是對孩子最好的啟迪
正確對待孩子的特長愛好
音樂可調動孩子的社交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