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說“曾經很有修養的我們,因為孩子練琴全家人變得很沒有修養”。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幾乎所有媽媽都認同,學琴只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并非刻意讓他們成為音樂從業人士。即便有這樣的認知, 但當孩子練習達不到要求時,急躁和失望還是在所難免。讓自己和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情,這樣才能發現學習的真正意義和樂趣。媽媽們注意解決以下5個問題,或許你就不會輕易著急發脾氣了。
問題一:如何培養和維持孩子對彈鋼琴的興趣
剛開始孩子對發出動聽聲音的鋼琴有著無限的好奇和向往,而真正開始學習后,才發現鋼琴并不像原來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好玩的大玩具。短時的興趣激發對孩子來說很容易,難就難在保持興趣的穩定性并堅持下去。
快樂法則:懂得孩子心理是關鍵除了用生動的語言循序漸進地引導或者表揚,懂得一些幼兒心理學的知識很重要。
要想產生不間斷的興趣,實在是很難,但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辦法。對于大部分小孩而言,適當的表揚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增強小孩子的自信心, 使之對鋼琴學習更有興趣。比如晚飯后,讓孩子給大家彈一段新學的曲子,在掌聲中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還有一個好辦法是利用競爭意識,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 自我表現需求,希望自己是突出的。媽媽不妨讓自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練習,讓其中一個看另一個彈奏,有了競爭者,小孩子就有了想要超過另一個的想法, 練習時就有了動力和目標。
問題二: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練習達不到要求,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媽媽犧牲了逛街、做美容和健身的時間,陪孩子練 習,在琴凳上一坐二三個小時卻看不到成績,通常會開始不耐煩,然后就會說出一些自己都無法控制,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打擊小朋友學習興趣的 舉動。可是媽媽是否意識到,孩子同樣犧牲了自己玩耍的時間,在做一件符合你意愿的事呢?又或者想想小朋友蹣跚學步時的憨態,再想想他們現在居然能彈奏鋼琴 了,又有什么好抱怨呢?
快樂法則:降低要求和嘗試自己彈奏是控制情緒的好辦法
當孩子的表現遲遲不能達到要求時,持欣賞的態度進行表揚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激勵,并且最大限度地保護小朋友的自尊。積極的心態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情,而批評和冷眼則容易產生對抗心理。
很多媽媽小時候都沒有學琴的機會,這時不妨自己動手試著彈孩子正在練習的曲子,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的話,家長和孩子的心態上就會形成平等的狀 態,并且會構成一種共同面對困難的聯盟關系,這樣在無形中抵消了孩子對家長的抗拒情緒,此時再巧妙地給予一定的指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13311.html
相關閱讀:正確對待孩子的特長愛好
繪畫是對孩子最好的啟迪
音樂可調動孩子的社交天賦
胎教音樂媽媽聽還是寶寶聽
電子琴轉鋼琴=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