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在市內各大補習機構集中的路段,我們總能見到家長們領著孩子在各類藝術班之間忙碌穿梭,剛結束視唱練耳,又開始形體舞蹈,忙得不亦樂乎。而這之中,哪個是孩子興趣所在?哪個能對孩子未來起到積極作用?多數家長還很茫然。為此,我們走訪了吉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王麗偉副教授,請她為孩子及家長們提供一些專業性的指導和建議。
筆者:目前很多家長都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您在這方面有哪些建議?
王麗偉:很多家長,包括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都對孩子進行各種類型的音樂啟蒙,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起碼說明家長們對孩子藝術素質培養方面的意識達到了一定水平。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里面也存在著一定的盲從心理和誤區,大多數家長認為別的孩子在學,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興趣都跟風學習,這一點需要家長注意。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輕則浪費時間,使孩子走上學業彎路,重則將扼殺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筆者:您指的彎路是什么?
王麗偉:音樂的熏陶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每個孩子都必需的,這些早期的美育教育會在孩子們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著每個孩子都應該成為像郎朗和李云迪一樣的音樂家。一些家長以追星族的心態來給孩子定下成長目標,過早地為孩子定下發展方向,很多時候是錯誤的。正如現在許多孩子被電視節目吸引,妄想自己成為下一個“超女”、“快男”,拋開學業,輾轉備戰各地的媒體選秀節目,以求一夜成名,這就是彎路。
筆者:但是現在很多高校開設了藝術類專業,而且文化課分數要求不高,這是不是也降低了高考門檻?
王麗偉:您的想法很有普遍性。但我認為從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上看,這是容易讓人產生錯覺的不良現象。在國內,一些高等院校為了生存,在不具備師資力量和專業背景的前提下,增設音樂專業或藝術類專業,盲目擴大招生數量,增加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同時也誤導了一些高考考生和準備向音樂方向培養孩子的家長,大家往往認為招生人數是和就業機會成正比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藝術類專業入學較為容易,但就業競爭其實同樣激烈。希望有關部門在為學校增設藝術類專業招生計劃時,一定要參照就業市場的容量和具體情況。否則,不僅是增加就業壓力,對學校、對社會也都將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筆者:對于處于音樂啟蒙階段的孩子,您認為家長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王麗偉: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對音樂有審美能力、愿意欣賞音樂比單純學會演奏樂曲重要得多。家長們把孩子領入音樂大門,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品位。其次,要對孩子進行專業的引導,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認真督學。孩子學習音樂,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更是對家長持之以恒精神的考驗。家長不能任由孩子興致高低而隨意變化訓練的強度。家長還要在啟蒙階段保持寬闊的人才培養視野,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按照孩子的真正能力素質,而不是一時興趣來決定未來的學業和發展道路。而如果孩子在學習音樂過程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天賦,那家長一定要支持孩子走上藝術之路。
筆者:現在除了音樂補習學校,還有一些大學生家教和音樂院校教師,他們構成了學習音樂的主要師資力量。很多家長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王麗偉:如果條件允許,向高水平的專業教師或者師出名門的優秀學生還是很必要的。因為孩子音樂啟蒙階段的道路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孩子學習音樂的標準和要求上。來自院校的教師通常會以一個很高的標準來規范孩子的各種基本功和演奏習慣,不是單純為了所謂的“過級”。嚴謹規范的音樂啟蒙教育對于學習者是很重要的。當然,在嚴格訓練和保持興趣之間有一個很專業的尺度,把握起來需要一定的教學經驗和專業造詣,也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大力配合。
新聞人物
王麗偉:吉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史學會會員,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國際(CWA)揚琴學會會員,中國揚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揚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民族器樂揚琴藝術大賽、全國社會音樂水平考級委員會專家評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49656.html
相關閱讀:藝術可教給孩子為人之道
音樂帶給孩子的幾大好處
每個兒童都是小藝術家
父母唱歌的目的要讓孩子快樂
寶寶愛動手打人 那可能是缺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