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保護孩子的藝術天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藝術培養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巴勃羅・畢加索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長大以后如何保持藝術家的天分!

  愛因斯坦也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局限于我們已經知道和理解的事物;而想象力擁抱整個宇宙,和我們未來希望知道和理解的所有事物。真正的智慧不是知識而是想象力!

  藝術教育的本質,是通過各種恰當的方式,幫助這些天生本已是藝術家的寶寶們,保留住藝術家的天分,這才是我們成人應該做的事。

  更進一步的,若還能通過藝術的方式,開啟并保護好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就是尋找到了讓他們擁有新時代智慧的最便捷途徑。

  如果在寶寶剛開始為自己的涂鴉行為而興奮不已的時候,我們就用成人的思維、成人的學習方式來教育他壓制他,這是不行的。

  請為了讓寶寶能夠體會快樂而畫畫,能夠表達心靈而畫畫,能夠養成沉浸其中的能力而畫畫,能夠與神秘的精神世界做溝通而畫畫,能夠擁有本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畫畫,為了幸福感而畫畫。畫沒有壓力的畫,畫不用總去解釋的畫,畫純真的畫,畫真正像個“孩子”一樣狀態的畫!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需要注意三點:

  第一,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引導。

  孩子與孩子之間,確實有很大的不同,再沒有比身為父母的你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比如說,一個偏理性的做事有條理的寶寶,我們可以通過本書介紹的“曼陀羅涂色”、“做拼圖”、“畫地圖”等有趣的形式,充分地在繪畫中發展他邏輯性的一面;另外再通過“水的游戲”、“有顏色的魔力城堡”、“光影俱樂部里的神奇探險”等環節,大力為他補充創造性涂鴉的營養,充分釋放他的靈感,啟動他的創造力,并讓他的邏輯智能和空間智能都得到相應的鍛煉。

  再比如說,一個偏內向的與人交往很謹慎的寶寶,我們可以經由“顏色城堡”、“蔬果小鎮”、“繪本創作”等環節,多多地在涂鴉時間中讓他嘗試各種各樣的顏色、材料和形式,并適當固定下他的創作表達時間。所謂“創作表達”時間,就是一定要給孩子一個特定的時間和氣氛,讓他當著全家人的面,來說說他的畫,講講畫里的故事,家人要給予真誠的關注與恰當的鼓勵(這本書里也會在每階段穿插這樣的表達時間,讓孩子都有機會講一講自己的創作,哪怕只是有勇氣站到人前,都值得我們給他最熱烈的鼓勵)。這會在充分發揮寶寶創造力的基礎上,很好地發展他的人際智能和自我認知智能。

  還有生性活潑好動的寶寶,我們很多時候要逐漸讓他了解規則的建立,秩序的遵守,以及專注力的重要性!

  看看,同樣是涂鴉,同樣是使用一本書,每個寶寶所要體驗的重點,還是有區別的。

  一個孩子未來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由遺傳(先天的)與環境(后天的)所決定的,既然遺傳因素這么要緊,那我們一定要足夠重視!這也就是為什么我這么強調要區分孩子的特質的原因之一。面對這些特質,我們所要做的,并非竭力去改變,而是要幫助孩子們認識到、駕馭好。也就是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特質,并且好好利用它。

  這樣看來,涂鴉的過程,不單單是在創作,也是在幫助孩子主動梳理自我特質并充分發展的一個過程。

  第二,靈活運用三大法寶。

  作為老師也好,父母也好,擁有三大法寶是關鍵:

  有一副好“耳朵”??善于傾聽;

  有一雙好“眼睛”??樂于發現;

  有一只好“嘴巴”??懂得贊美。

  傾聽孩子創作的聲音,發現孩子探索的腳步,贊美孩子點滴的進步。

  傾聽,是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發現,是與孩子一同探尋自我與世界的開始。

  贊美,是促使孩子學會為自己“積極歸因”的動力,是培養他們自信的最佳助力。

  寶寶愛涂鴉,我們就要提供相應的條件來順應他的天性。我們今天讓他享受畫畫的過程,并非讓他一定要畫出完美像樣的一只貓一個人,而是逐漸培養起他對待繪畫這件事的信心和耐心,培養起對于美的認知和自己的理解,培養起對顏色的直覺,培養起他們感知事物的敏銳角度,以及各種能力的協調發展。

  第三,掌握好一幅作品結束的時機。

  很驕傲,這個時刻,梨湯老師見證到了。

  本來,這次的涂鴉,梨湯只是想讓寶寶們體會木炭條的感覺,一根木炭條可以拖出濃淡粗細的不同變化,是寶寶剛剛走入涂鴉世界的小幫手。不過由于它掌握起來并不容易,所以,在2歲左右的小寶寶身上,我們只注重體會,而不注重用它來描摹具象物體。

  梨湯帶寶寶們到樹林里揀揀小樹枝,再一起摸摸小炭條,并告訴他們,這是柳樹枝燒成的一種小工具,可以用來畫畫。這一下子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原來,燒過的樹枝也能畫畫啊!

  于是我們回到工作室,就開始嘗試進行木炭條涂鴉了。

  不得不說,這次的炭條涂鴉活動,寶寶們給了我一次強烈的震撼。

  拿小雅來說,她先拿筆在紙上隨意畫了兩條豎線,說這是貓的臉,并興致勃勃地拿給我看。

  后來小雅把這個豎線在頂端封了口,劃拉出兩個像耳朵一樣的突起,然后圈出了眼睛,用鋸齒線勾出了嘴巴。

  這時,我已感到很驚喜,于是進一步帶她往前走,“小雅還見過貓有毛茸茸的什么呢?對哦!是身體和大尾巴,你試試看,把它們畫下來吧!”

  于是,小雅大筆一掃,用一條有力的線,勾勒出貓的背部和尾巴。這時,她不敢相信地把畫舉到我眼前,使勁指著說:“看!尾巴!尾巴!梨湯老師,你說我的貓棒不棒!”

  我熱烈地擁抱了她,說:“真是太棒了!小雅的貓咪竟然還弓著背,真的太棒啦!我們再來想一想,還有什么要畫的?”

  “對了,還有花紋!我見過!”

  又噌噌在貓身體上添上兩筆花紋。

  這時,寶寶的創造力被完全打開了。她又在貓之外的空白上繼續添畫下去。這時,我拿出另一張白紙,對她說:“小雅,我覺得這幅貓已經很棒了,我們能不能用另一張紙,繼續新的創作呢?”

  孩子沒有猶豫地接受了,接過紙,開始新一幅的創作。

  在寶寶進入涂鴉世界之初,是沒有“已經畫完了”這種概念的。他們喜歡經由自己的戳戳點點,來挑戰一張紙的極限,直到把紙張畫滿甚至戳爛為止。這個時候,是需要成人在旁邊適當提醒與引導的。如果說看到寶寶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創作出一幅大作,一定要盡力保護下來,這種剛剛開始嘗試的涂鴉行為,能畫出傳神、形象的作品,幾率并不高。所以,選擇恰當的時機為他們遞上一張新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當然,隨著孩子涂鴉經驗的累積,他們也會越來越清晰地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停止,什么時候還要繼續,這時,我們就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來決定一幅作品結束的時機。

  比如這幅,是我們剛剛欣賞過的畫貓的小雅,在3歲半時創作的一幅作品。絢爛的大火燃燒起來,把小人兒圍在了中間。小人兒伸長了手似乎要抓住什么。這幅畫一開始就畫得很美,一個彩色的小孩占據了畫面中心位置,這時小雅邊畫邊講了起來:“一個小人兒要尿嘩嘩,她憋不住了,只好站著尿了起來!”還用顏色在小孩的腿中間畫了幾個水滴,意思是已經開始尿了。你看,孩子的想象力就是這樣天馬行空,這也是為什么他們的畫家長覺得很難看懂的原因所在。∫驗楹⒆拥漠嫻P單純直接,很多時候是以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想法和想象為目的,而這些有時在成人看來卻沒有價值。所以,要想看懂寶寶的畫,還得自己擁有一雙孩子般清澈的眼睛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才行呢。

  當小人兒的形象完成后,雖然整幅作品在我看來已經很美了,但是小雅還是在繼續邊畫邊念叨,“我還沒有畫完呢!大火著起來,因為小人兒一直尿尿所以都不會燒到她”,說著筆一直不停地在小人兒的周圍添加顏色,畫到自己滿意了才主動停了筆。此時,孩子所要表達的東西已經徹底地展示了出來,一幅顏色唯美的畫到此完成。在此期間,我沒有給予任何的引導與干涉。

  這也就是我說的,“隨著孩子涂鴉經驗的累積,他們也會越來越清晰地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停止,什么時候還要繼續,這時,我們就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來決定一幅作品結束的時機”。

  一個孩子,在他涂鴉生涯剛剛開始的時候,如果偶然創作出非常意外的作品,是需要成人適當提醒與保護的,例如小雅畫的貓這種具體形象的創作。但實話說,這樣的機會非常少見。當出現這樣具體涂鴉的罕見機會時,成人一定要區別對待。像小雅,創作的前提就是因為她確實見過真實的貓咪,對貓咪很感興趣,這是她想畫貓的根本動機。大部分孩子在3歲左右的大部分時間里是在無形象意識地進行著涂鴉。所以,看到貓的創作,你一定不要拿它跟自己孩子同年齡時的作品去比較,也不要硬讓孩子去進行具體形象的涂鴉,在孩子沒有主動意愿的前提下,這樣的行為對于他們是極大的損傷。梨湯要提醒你的是,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創作,沒有可比性。創作的背景,孩子的特質,都是完全不同的。本書中所有列舉的作品圖片,都只是同年齡孩子創作的一種方向,而且這些圖片都是在梨湯數年的教齡中逐漸積累下來的不同時期孩子的代表作品。如果拿它們跟自己同年齡段孩子的作品進行橫向比較,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事。這點請家長朋友們千萬記牢!

  舉出小雅在2歲多和3歲多分別進行的這兩幅涂鴉作品(見前文),是想向大家說明一點:何時需要引導,何時需要放手?疵靼走@點,也就足夠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55741.html

相關閱讀:藝術可教給孩子為人之道
音樂帶給孩子的幾大好處
寶寶愛動手打人 那可能是缺鋅了!
每個兒童都是小藝術家
父母唱歌的目的要讓孩子快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