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醫院骨科專家周岳來告訴記者,門診經常看到小孩家長帶小孩來找醫生看病,說孩子走路異常,這其中,一些是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現象,還有一些在醫學上,則稱為“跛行”。
周岳來指出,小兒跛行指的是由于不同的病損造成的下肢行動功能障礙。它主要是由疼痛、雙腿不等長造成的,也可能是神經、肌肉、關節等方面的原因引起。小兒跛行,不容忽視。
問:如果孩子出現了跛行的癥狀,會是什么方面的疾病引起的?嚴重嗎?
周岳來:這里需要先將跛行進行分類,跛行大致可分為疼痛性跛行、短肢跛行、雙下肢平衡差導致的跛行等。
1.疼痛跛行:臨床上常見的髖關節疼痛不敢負重行走,患肢膝部微屈,輕輕落地腳尖著地,然后迅速改為健肢負重,步態短促不穩,多見于髖關節結核,髖關節感染,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過多的、劇烈的運動會引起;另外,外傷導致的骨折也能引起。
2.短肢跛行:以足尖落地或健側下肢屈膝跳躍狀行走,一側下肢縮短3cm以上則可出現跛行,常見于小兒麻痹癥后遺癥、偏癱和髖關節發育不良。
3.雙下肢平衡差:如腦癱患兒,有些表現為痙攣步態。
上述三種類型為臨床最常見的小孩跛行情況。
問:小兒跛行這種病都有哪些具體的癥狀?
周岳來:跛行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小兒走路一瘸一拐,有的小兒一生下來某塊骨頭就短一些,直到學會走路父母才發現寶寶的兩條腿不一樣長。小兒可能會常感到某個部位的關節、肌肉疼痛。如果是腦癱引起的跛行,小兒還可能出現其他的腦癱癥狀。如果是炎癥造成的疼痛,小兒還有可能出現發燒、關節腫脹或者有皮疹出現等情況。有些小兒也可能出現麻木、肌肉無力的表現。
問:是不是說孩子出現了跛行,就要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這種病能治好嗎?
周岳來:孩子跛行后,一般情況下如果損傷不嚴重,是可以自愈的。但有時跛行也可能潛伏著其他疾病,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以免造成永久性的殘疾。
如果孩子跛行并伴有發燒、皮疹或是關節熱腫等現象,請馬上到醫院就診,這些癥狀一般說明有骨骼或關節感染,必須及時治療。醫生將會對孩子進行檢查,治療方法將依據病因作相應選擇,包括血液學檢查和X光檢查,或者超聲波檢查等,以便查出跛行的原因。
經過治療后輕度外傷引起的跛行會在幾天內消失。其他的跛行也應該在引發原因排除后全部消失。但有些情況也無法治愈,如雙腿長短不一或肌肉無力等,行動不便將伴隨終生。
問:小兒跛行,家長該怎么做?
周岳來:如果小兒出現跛行的癥狀,或者已經到了可以走路的年齡卻拒絕行走的情況,就應該立即帶小兒就醫。
飲食方面,要多給小兒吃易于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選擇含鈣質較高的食物。同時,讓小兒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先天性原因造成的跛行基本沒有辦法預防,父母只有多留心觀察,才能對跛行的小兒早發現、早治療。最好不要讓小兒過早學習站立和行走,以免損傷脆弱的關節和肌肉。如果小兒出現肌肉關節疼痛,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以免病情惡化。平時要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在飲食上要注重營養,避免因為營養不良造成肌肉無力。
【延伸閱讀】
細說易致小兒跛行的三種病
一、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有這種病的小兒出生后即有髖脫位的體征,只是不易被及早發現,到會行走時才被發現步態不正常。單側脫位呈跛行步態,雙側脫位呈鴨步態。此病早診斷早治療,效果較好,2歲以內的可行手法復位石膏固定,2歲以上的一般需切開復位治療。
二、股骨頭骨軟骨炎(又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是股骨頭骨骺缺血壞死引起,多見于4-8歲小孩,男孩比女孩多見,單側多于雙側,發病原因至今不明。
患兒早期訴說膝關節內側酸痛,繼而發現跛行,隨病程延長跛行加重。該病治療原則是讓髖關節休息和避免股骨頭的畸形。
有以下幾種方法:1.牽引治療。使髖關節休息,病變的恢復,牽引時間是6個月至1年。2.石膏固定治療?墒贵y關節休息,不載重,可與牽引治療交叉進行,每2-3個月一次。時間是一年左右。3.髖關節滑膜切除。切除關節滑膜,改善血循環,促進股骨頭修復。
三、急性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
常見癥狀是疼痛與跛行,此癥病程短,經休息后癥狀很快消失。多見于5-10歲男孩,起病的患側膝關節有輕微疼痛,24小時后疼痛轉移膝關節,并伴有跛行。一般體溫不高,個別體溫也可高到38℃-39℃。治療原則以休息為主,預后良好,可自行消失,也可口服維生素C、安乃近,炎癥很快消失,疼痛迅速緩解,約7天后恢復正常。記者 蘇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68379.html
相關閱讀:兒童鉛中毒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偏矮的孩子什么情況測骨齡?
大清查:你家里有多少致癌物(圖)
家是危害兒童安全的另一場所
孩子矮小家長三種心態最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