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糾正孩子吃手指的不良習慣,應以教育和轉移注意力為主。而對1-3歲的孩子則要檢查是否需要補鋅。3歲以上的孩子還應重點防范寄生蟲病。醫生不主張用涂抹黃連等辦法來糾正小兒吮指。
“吮指癖”從何而來?
專家指出,多數嬰兒是從3個月開始吸吮手指,到6個月添加輔食后表現明顯,伴隨出牙將逐漸形成高峰。在這個過程中,吸吮手指既是習慣使然,同時也有緩解出牙不適的效果,但更多的是消除不安、煩躁、緊張的情緒,具有鎮靜作用。據國外研究發現,在這個時期若強制性地讓寶寶停止吃手,會使得寶寶產生逆反心理,長大后更易形成具攻擊力的性格。因此,2歲以前的寶寶有吃手的行為,家長不必過于焦慮,更不能粗暴對待。
“不過,對小孩吃手伴隨有吃紙、抓墻、食欲差、頭發黃、個子矮的現象,家長不要輕視,最好帶孩子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測,看看是否缺鋅。”專家說,1-3歲是長身體的關鍵時期,缺鋅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應該及時干預。此外,3歲后的孩子和外界的接觸更多,因吮手指導致寄生蟲病比較常見,這也是家長要考慮的因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94456.html
相關閱讀:對待孩子好壞行為家長要獎懲分明
想要帶孩子去塞班島,有什么比較好玩的地方嗎-
鼓勵“幫倒忙”的寶寶
糾正孩子磨蹭拖沓的習慣!
當心孩子的四大高危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