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報告的孩子往往都帶有好的動機和目的,他們通常只是想幫助那個違反規則或有不好習慣的孩子改進,想把他也變成一個守規則或是自己看來表現很好的孩子。他不僅想幫助被揭發的那個人,也是想幫助老師和父母。所以,爸爸媽媽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要理解孩子的善意,然后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
1、對孩子表示肯定
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的小報告行為時,可以先在語言方面給予肯定,比如“我很高興你告訴我。”這樣可以滿足孩子想要獲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又不是在表揚那種打小報告的行為。?
2、別以孩子為中心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起,就儼然成了家里的“小太陽”,這樣很容易讓他們形成依賴思想,而且以自我為中心。爸爸媽媽要教育他們: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有啊,如果你只顧自己的話,那爸爸媽媽的事情就沒法做了呀。
3、要自己解決問題
爸爸媽媽平時可以在家里一起玩模擬告狀的游戲:比如爸爸把圖貼反了,可以引導孩子幫爸爸正過來;媽媽把地板弄臟了,可以讓孩子提醒媽媽注意,并且和媽媽一起把桌子擦干凈,而不是去向爸爸告狀。這樣,可以讓孩子體會到,想要解決問題還有更好的方法。
4、給孩子一點挫折
有些孩子在同齡小朋友中很強勢,他們像“小大人”一樣,心里總是覺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優秀、更棒一些,做起什么事來都喜歡指揮別的小朋友,這樣就很容易形成驕傲的心理。爸媽可以有意的給他們安排一些稍微艱巨的任務,讓小困難時不時地挫一挫孩子的傲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其實跟別的小朋友一樣,也有做不了的事情。
5、會用幽默的態度
爸媽用一種生動而夸張的方式來回答打小報告的孩子:“哦,是嗎?他真的那樣做了?他可能是在和你開玩笑!”通常,這種回答會讓孩子的沖突變得不再起眼,而那個打小報告的孩子也會感到跟你說這件事情很夸張。?
6、要發現別人優點
對于愛打小報告的孩子,爸爸媽媽要告訴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缺點和優點,應該多學習一下其他小朋友的優點,對于別人的缺點也要盡量地包容和幫助,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不能只知道告狀。告狀有時并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會讓小朋友孤立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02427.html
相關閱讀: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父母不要怕孩子內向
沒有理想的孩子才會厭學
玩耍,是寶寶樂觀個性的催化劑
10件小事毀掉孩子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