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意味著對自己的信任,是對自我能力的肯定,自信心的強弱往往決定著一個人做事的成功與失敗。有的家長一味地指責孩子的錯誤和失敗,不去啟發引導孩子探索新方法,是不利于對孩子的自信心的培養的。
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雖然還說不了幾句話,但是他們已經能夠理解大人的很多話語和表情了,如果你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不在意甚至否定的目光,他會怎樣?如果你再訓斥他一頓,他又會怎么樣?孩子會認定自己沒有能力,認為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不會成功,就難以具有成就事物的動機。反之,若不論多么細致的成就都給予鼓勵,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增加,也就提高了他對挫折的耐受力,以及對問題的解決能力。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年輕的父母應重視從小培養孩子樹立獨立自主的觀念,在建立良好自我概念的同時,讓他學著自己做點事,發現并欣賞自己的能力,在做事成功的體驗中增強自信、提高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孩子學會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人生和世界,做起事來充滿自信心,必將更好地面對現實的各種挑戰,正確處理生活道路上的各種挫折。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樂觀、自信的個性,必將受益終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05908.html
相關閱讀:沒有理想的孩子才會厭學
10件小事毀掉孩子自信心!
父母不要怕孩子內向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玩耍,是寶寶樂觀個性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