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幼教專家指出:幼兒的藝術教育包括了藝術知識教育、藝術技能教育以及藝術欣賞與藝術創造教育,而不是簡單的會唱幾首歌、會彈幾乎鋼琴曲就可以衡量的,只有真正對幼兒藝術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后,才能最終達到培養孩子藝術審美、塑造孩子完善人格的目的。
錯誤概念:藝術教育等同大雜燴
很多父母對藝術教育究竟為何物根本弄不明白,對他們來講,藝術教育就是讓孩子學到課堂這外更多的東西,除了幼兒園正常的藝術教學之外,父母還一廂情愿地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什么“國畫”“小提琴”“珠心算”“滑冰”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這樣的教育中成為全才,完全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使得藝術教育成為一個快樂的出發點,到最后卻又成為孩子另一個沉重的負擔。
形成原因:概念混淆,抹殺興趣,盲目跟風
專家提醒:
北京幼兒藝術教育研究會會長李晉瑗說,幼兒藝術教育的范疇具體包括音樂、美術、舞蹈三類。而且藝術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選擇,這一點父母絕對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為每一個孩子和成人的興趣愛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選擇就等于失去了藝術教育的宗旨。同時,現在的幼兒教育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將藝術教育作為教育中的輔助內容,如將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抽取出來,以藝術的形式包裝,但卻忽視了幼兒欣賞、創造美的過程,忽視了藝術本身的特點。
錯誤概念:藝術教育變成了技能訓練
重“術”不重“道”是現在藝術教育中最常見的通病,雖然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還是不自覺地拿彈得好不好、畫得像不像等作為孩子藝術教育成果的衡量標準,而忽視了孩子藝術修養、審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認為藝術教育是教育的附屬品,學好藝術可以為各類考試添加籌碼也是多數父母的心態。
形成原因:目光短淺、急功近利
專家提醒:
李晉緩告訴記者,藝術教育不能完全忽視技能技藝的訓練,但是不能過分強調技能技藝,因為歸根到底,技術是為藝術服務的。就像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樣,孩子在合唱的時候,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齊、洪亮,但是臉上的表情卻很生硬,這就是因為孩子在歌唱時并沒有發自內心的感到愉快,只是當作一種機械化的模式在進行表演,自然感覺不到美感,當然臉上就表現不出發自內心的愉悅。此外,音樂和舞蹈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舞蹈并不能被音樂代替,現在很多藝術幼兒園都去掉了專門的舞蹈課,而興保留聲樂課,這也是很不正常的一種現象。
錯誤概念:拿專業水平要求孩子
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要給孩子樂趣,并不是讓孩子過早地達到專業水平,而有的父母和幼教老師想當然地認為把孩子教育得水平越高越好,從而拿一套專業人員的標準來衡量藝術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藝術教育和純粹的專業人才培養之間的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藝術水平,但這和幼兒教育階段藝術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形成原因:認識模糊,拔苗助長
專家提醒:
李晉緩提醒各位父母:藝術過于枯燥和專業,就會人為地破壞兒童的天性。比如,我在一些幼兒園考察時發現,老師在上鋼琴課時,要求孩子反復鍛煉手型、指法,幾個簡單的音節讓孩子重復訓練幾十遍,這樣的藝術教育的確堪稱專業,可是如此枯燥的訓練方法,怎么能讓孩子產生興趣。把這種培養專業人才的方法用在幼兒藝術教育之中,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忽視了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情趣、情感體驗的培養,使技能與情感分離。為兒童準備的藝術教育不能過于枯燥和專業。
有相關行業專家談到了當前少兒藝術學習方面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明星效應。
許多家長認為學習藝術是寶寶成名的一條捷徑。在這種思想趨動之下,就會出現寶寶被逼迫學藝的現象。專家表示,如果寶寶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感覺到任何快樂,不但培養不了藝術趣味和欣賞力,反而會讓寶寶對藝術的理解產生偏差,認為藝術就是枯燥的練習。
誤區二:“不差錢”盲目追隨。
“不管花多少錢,人家寶寶有的,咱寶寶也得有!庇小安徊铄X”的家長抱著這樣的心理,盲目跟風,根本不管寶寶適不適合、喜不喜歡學習藝術。藝術學習對這種家長來說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失去了藝術學習的本質意義。這樣的學習也大多會半途而廢。
誤區三:學習不好才來學藝。
有些家長看到藝術類專業對文化課的分數要求偏低,便在寶寶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為寶寶選擇學習藝術。其實,藝術是創造,沒有深厚的文化修養,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事實上,很多藝術家不只在一個領域有建樹,在其他領域也甚為精通。
放寬眼界科學選擇
如何為寶寶選擇藝術門類?業內人士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學習需要一定天賦。建議家長為寶寶選擇藝術門類時,可以先請專業老師把關,然后看寶寶的興趣和愛好。藝術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愛好,學習的過程應該是愛好的體驗過程。此外,培訓機構和老師的選擇也很重要。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看其合法正規辦學證件和教師從業資格證件,不要僅聽其廣告宣傳,還要看其教學成果的證書,也可直接向正規行業協會咨詢。
學藝過程要有一顆平常心
寶寶選擇好藝術門類后,在學習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能有太強的功利心,也不能過于散漫,F在很多家長對待寶寶學藝的問題已經比前幾年理智很多,他們很尊重寶寶的興趣,但有時候卻又顯得過于散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藝術的訓練過程畢竟很枯燥,單靠寶寶自己的意志力有時難以堅持,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嚴格要求,讓寶寶學會持之以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45626.html
相關閱讀:音樂可調動孩子的社交天賦
正確對待孩子的特長愛好
繪畫是對孩子最好的啟迪
電子琴轉鋼琴=走彎路
胎教音樂媽媽聽還是寶寶聽